-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浅析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儿童视角
【摘要】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有些蒙古族题材电影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叙事方式。本文主要通过《绿草地》、《小黄狗的窝》等影片,介绍了蒙古族题材电影中儿童视角的三大作用与效果,来表现蒙古族的独特民族品格、风俗风貌和成人世界的痛苦与不堪,以及儿童的单纯与美好。
【关键词】蒙古族题材;电影;叙事策略;儿童视角
在小说中,所谓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等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的儿童叙事的角度”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叙事策略。①在影视中,同样也存有儿童视角,纵观蒙古族题材电影,几乎每一部电影中都多多少少地含有儿童的角色,他们以不同于成人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常常能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揭示事物被忽略的细节,还原生活本来面貌。
一、儿童视角下的蒙古族品格
在蒙古族题材电影中,儿童总是以一副朴素单纯的面容示人,他们有着红红的小脸蛋、并不单薄的身躯和或能歌善舞或善于骑射的本领,但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他们却常常与城里相互隔绝。电影《绿草地》中,9岁的毕力格在河边捡到了一个神秘的小白球,这个小球很轻,有点硬,在信奉神的奶奶的口中它招来了雨水,这下子,毕力格和两个伙伴便坚信这个小球不一般。当毕力格四处问草原上的人这是什么的时候,没有人给他准确的回答,可见草原上的生活状态——那是一种与世基本隔绝的状态。当放电影的男人告诉毕力格这个白球只是一个乒乓球,达瓦家的新电视上面说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种种外界信息向毕力格涌来的时候,这也是一种文化信息上的入侵。一只乒乓球,打破了草原上原有的封闭。
在毕力格和伙伴们原来的眼中,草原上的一切都是熟悉的,他们每天过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守着自己独特的草原传统与文化,不经意间流露出对首都北京单纯与美好的幻想。在影片开始,我们误以为毕力格一家是在首都北京照相,但随着风的吹动却发现那只是一个幕布而已。对于北京,在草原人的心中并不仅仅是首都那么简单,它还寄托着一份对于外界简单质朴的期盼与渴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蒙古族人生活的独立性与封闭性,其心底里蕴含着对外面的渴望与探求。都说蒙古族是豪放的民族,广阔的草原孕育了他们博大宽广的胸襟,但隐匿于这份豁达之下的还有一份对自己民族、自己信仰的几近执着的坚持与顽守。
广义下的蒙古族品格中,我们常常冠以豪放与大胆、粗狂与广博、热情与开放,在儿童视角下所呈现的不仅仅有以上所说的对外界的渴求。在《天上草原》②中,8岁的小男孩虎子是被雪日干捆绑着手脚带回草原的,不会说话的虎子就是带着一颗受伤的心灵参与进了这个家庭,用他8岁儿童的视角来审视雪日干、宝日玛以及腾格里错综复杂的故事。虽然自始至终虎子都没有说一句话,但我们可以观察到虎子变化着的表情神态和动作,在他的视角下,腾格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阿妈阿爸还有腾格里叔叔都是不折不扣的善良人,他看到了亲情、看到了爱情,体味到了家的温暖与祥和。在儿童的视角下,所有的感情都可以被接纳、被祝福,所有的痛苦都有机会被痊愈。有种爱,点点滴滴都体现在细节之中,宝日玛追着腾格里的马,以嫂子的名义写信,所有感情被放置到正轨,一切的爱都是大爱,细微又温暖,这份小小的爱正是儿童视角带给我们的意外收获。
二、儿童视角下关注对象的特殊性
在蒙古族题材电影中,迤逦的草原风光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天上草原》还是《绿草地》③中,都被我们用镜头缓缓拉出草原上飘着淡淡的雾气与青葱的草相互笼罩的梦幻镜像。在成人视角中,往往只是片面简单地关注骑马的汉子与热烈升腾的敬酒欢歌的场面,但让我们不能忘却的却是《小黄狗的窝》里孩子放羊时嘴中“只要看着山就一定不会迷路”的常识,不能忘却他们剥羊皮的动作、哄孩子的儿歌。孩子只是沉迷于他们自己单纯的世界里,不会多想任何事情,喜欢那条小白狗,就一定要带回家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样,在《绿草地》中孩子们对电视机的好奇,对白球的求知欲望,向我们展示了蒙古族相对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与封闭的生活,蒙古族的生活形态呈现出一种一家一户的游牧式的生活,也许这种生活形态对于大人来说是必要的迁移,但对于儿童来说意义却不大,他们只会在意身边的东西,像是小白狗。在蒙古族孩子的视角下,生活远远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不会在意是否是什么黄金家族,斯琴杭茹只是会在土匪来的时候在乎自己身上的新袍子,而后才会回家发现被杀死的父亲,至于家中的钱财,她没有那么多的在乎。
在蒙古族的传统中,女孩很少能够去学校学习,去学校的只能是男孩。《黑骏马》④中的白音宝力格因为上了汉族的学校,接触了汉族的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