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格雷厄姆·格林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分析
摘 要: 格雷厄姆·格林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虽然是以长篇小说的创作闻名于世,但是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塑造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文学形象。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儿童形象的塑造,他们都不同程度表现了作家对人性的思考。从格林短篇小说集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篇作为参照,主要从儿童人物的形象特征、生成因素和塑造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格林对生命的怀疑和对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 格雷厄姆·格林; 短篇小说; 儿童形象
中图分类号: I106.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1-0081-05
作为二十世纪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格林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种多样、风格独特,被评论家称为“格林之原”,压抑、焦虑、恐惧的氛围是其作品的主要特色。在他的作品中“恶”是无处不在的,暴力、犯罪、堕落更是比比皆是,他总是冷静地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这个病态的社会发笑。在他塑造的一系列站在道德悬崖上挣扎的人物形象中,儿童的形象则以其独特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脱颖而出,通过对儿童形象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和道德意识,同时也可以窥探到整个二十世纪笼罩在战争中英国社会的心灵图景。
一、儿童形象的表现特征
在格林一系列描写儿童形象的作品中,根据写作背景和内容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真”的反叛型,他们生活在战后的废墟上,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憎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成人的世界对抗。另一类是沉默的孤独者,他们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就算在自己的家里也像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终只能在孤独恐惧中死去。无论是《毁灭者》里的特弗雷、《地下室》里的菲利普或者《散场》里的弗朗西斯,他们表现出的令人惊异的冷漠、暴力以及孤独,都打上了时代不可磨灭的烙印,而从孩子的视角窥视成人的世界,更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战争阴霾下人们心灵的荒芜。
(一)天真反叛型
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反叛者形象,格林笔下的儿童反叛者更多地象征着一种暴力和冷漠,这不仅是战争带给他们的伤痕也是二战时期信仰缺失的西方人的真实心灵图景,他们肆无忌惮地破坏一切、毁灭一切,无法容忍美好事物的存在,也普遍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死寂。
短篇小说《毁灭者》以二战后的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青少年有组织地对一所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房子进行破坏的故事。房子的主人托马斯先生是一位可怜的独居者,他曾经试图用零食讨好这一伙破坏者,然而他们并不领情。在这个破坏团体的领头者特弗雷(简称T)的带领策划之下,这一伙少年有组织、步骤严密地完成了整个破坏的计划,这一群平均年龄还不到15岁的少年策划了一场让成年人都大为惊叹的毁灭。在整个破坏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与暴力不能不让人感到恐惧,在作品中当T的伙伴问道破坏这所房子的原因,T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漂亮”,在T看来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要拿来给毁灭的,美好是不应该存在的,这充分表现了人性之恶与暴力是本来就存在的。
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战争的牺牲品。作品中写道,在黑暗中他们一边一张张地烧着从托马斯先生那里偷来的钞票,一边若有所思的说着,“所有的爱与恨都是胡说八道,有的只是破碎的称之为物的东西。”[1]12在黑夜的笼罩之下一切的罪恶好像都被恰好掩饰起来,生活在在战争的废墟上,孩子们没有信仰,心灵支离破碎无所归依,他们无力创造为一个自己的世界,那么就只能彻底的毁灭一切。
如果说特弗雷们的反叛是直接地以暴力来对抗整个成人的世界,那么《地下室》里的菲利普则是以沉默和伪装来对抗整个世界。《地下室》讲述了一个父母出门度假,不得不和管家夫妇生活两个星期的小男孩意外目睹了地下室的管家偷情、管家妻子意外死亡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简单,却处处弥漫着恐惧和焦虑的气氛。其中管家要求他保守偷情的秘密、管家妻子威逼利诱他假装自己不知道此事,在成人的秘密中被压得喘不过气的菲利普最终决定离家出走,但是作为一个自从出生就过着优越生活的孩童,他的出走又是盲目的,最后还是在警察的帮助下回到家里。在整个出走的反抗过程中他变得不相信任何成年人,学会了撒谎和避重就轻,甚至面对警察的时候也不愿意说出自己家里的地址,那对他而言只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家庭环境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欺骗让菲利普在很多年后还深受影响。菲利普身上表现出来的沉默、恐惧正是对成人世界的抗拒与排斥,在他看来不管是地下室还是儿童室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他只能以流浪来反抗这个世界,然而最终就连流浪也失败了,于是他只得继续一边痛苦一边沉默的活着,然后接受着来自生活的伤害。
总之,不管是特弗雷式的毁灭一切还是菲利普式的逃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