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传统不能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访的传统不能丢 [情景回放] 镜头之一:“喂!妈妈(爸爸、爷爷、外公、外婆),老师请你到学校来一趟!快点啊!不然我就要遭殃了!”。——一个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的学生带着哭腔又在办公室打电话请家长了。不一会,家长急匆匆赶到了学校,教师一口气数落了学生的种种不是,家长气鼓鼓地把学生“收拾”了一顿,学生眼泪汪汪地回教室听课去了。一场家长与老师协同配合的“教育”活动结束了,教师也算是完成了一次学校规定的“家访”任务。 镜头之二:“喂!你是XXX学生的家长吗?请你马上到学校来一下,你的子女在学校出了一点事情!”,然后就把电话挂了——一个教师亲自出马打电话请家长了。家长气吁吁跑到学校:“老师,我的孩子到底出什么事?”教师:“其实也没有什么,也就是昨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呗。”家长:“谢天谢地,没事就好!”接下来的场景就和上面的情形大同小异。事后,这位教师在同事中说:“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妥,不过实在没有办法,现在有的家长根本就不关心子女的学习,如果你说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他们一般都会以种种借口不来学校,只要说学生出事了,他们就跑得比风还快”。——我们也可以理解教师这种无奈之举,现在农村学校的确有这样的家长。然而个别教师经常使用这一招,采用这种带有“悬念”的善意的模糊语言骗家长到学校,把曾经讲给学生的《狼来了》的故事忘到了九霄云外,——这就不可取了。 严格地讲,以上两个案例根本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家访,应该算是家长的校访,已经将家访的本与末倒置了。采取这种方式教育学生,往往因为大家的情绪都比较激动,难免伤害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感情。 [追根溯源]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为方便省事倒置本末。 据统计,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手机拥有量最多的国家,手机数量超过了发达国家——美国。发达的通讯业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又养成了人们的惰性。有的家长经常给教师讲:“老师,我们知道你很忙,子女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请给我打手机讲一讲,我抽时间来学校就可以了。”久而久之,有的教师认为家访就只是与家长谈话,只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了交流谈话就是家访,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家访的含义,所以就用电话联系的方式取代了必要的上门拜访。诚然,现在的教师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家长工作也比较忙,有的还没有固定的务工地点,教师也无法登门造访,这样给教师和家长的面对面交谈都带来了不便。老师一个电话,家长就到了,既省时间又省力气,即便家长一时来不了,有些问题也可以在电话里面交谈,家长也觉得方便。因此,教师觉得没有必要去登门叨扰了,这样教师和家长双方也图个方便。久而久之,“电联式”的家访悄然流行起来,必要的传统意义上的家访反而被淡忘了,以至于将家访的本与末倒置了。 2、为震慑学生杀鸡儆猴。 教师到学生家登门造访,有的家长也会“教训”学生的,但是这样达不到震慑其他学生的效果。如果班主任把家长请到学校,加上科任老师的“推波助澜”,家长也觉得在班上的学生和教师面前丢了面子,越发气恼,教训起子女来就会狠一些。而且这种教训一般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本班的、外班的同学通常会里三层外三层地跑来围观,受罚的学生颜面尽失,围观的学生噤若寒蝉。——今后还有谁不听话就是这种下场,影响面比较宽,震慑了强。 表面上看,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好像也让其他的学生受到了教育,但仔细想想效果并非如此。 杀鸡儆猴的做法实质上会导致教师威信的缺失。教师在学生中的神圣地位已经被削弱了,只好借助家长的威力来震慑学生了。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教师的威信将丧失殆尽。 杀鸡儆猴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育方法的缺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确实问题比较多、比较大,有的教师已经拿他们没辙了,说教似乎对他们不起多少作用了,只好采用体罚这一招了。但是教师们也都知道体罚学生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于是就来一个“借刀杀人”之计,借家长之手来体罚学生。 杀鸡儆猴也算是一种无奈之举。在网络上我们时常看到的“弑师案”、“辱师案”让教师诚惶诚恐,教师在学生面前连话都不敢说重了,害怕学生受不了刺激而出事。出于无奈,于是老师“如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般地宽容学生①。尽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定华曾经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接着有舆论声援,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建议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然而我们的教师仍然不敢轻易惩戒学生的,一是害怕学生“受不了”而整出事端,二是害怕把握不好“正当使用”和“恰如其分”这个度而留下“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口实。无奈之下教师只好通过在家长面前数落学生的种种不是来刺激家长的情绪,以期引起家长的重视。而有的家长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教育学生,只有体罚了事,一来消消心头之气,二来也算是向老师也有个交待。对于问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