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炳旭:放下双簧管 执捧半世纪
胡炳旭
1965 年,中央乐团的音乐家们以现代京剧《沙家浜》为范本
创作了一部交响音乐《沙家浜》 ,后又决定从乐团演奏员中
推荐出包括胡炳旭在内的三位队员进行考核,评选出一人上
岗担任《沙家浜》的指挥。从未摸过指挥棒的胡炳旭经过三
天的准备,担任了由 90 人的交响乐队、十数位京剧文武场
乐队以及 80 人的合唱队组成的交响音乐《沙家浜》指挥。
1966 年 6 月 28 日,胡炳旭放下双簧管,拿起指挥棒,开启
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指挥生涯。 “三部曲”步入指挥
殿堂
翻开胡炳旭的艺术档案,我们能够得知,他从
1955 年考入
天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到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央乐团工作
的前后十年里,都是双簧管专业。 然而,为完成《沙家
浜》的排练任务, 他努力学习京剧音乐, 熟悉文场 “三大件”
包腔程序和武场“锣鼓经”板式结构,拜访京剧名师,研究
乐队总谱,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以上。经过数月艰辛排练磨
合,交响音乐《沙家浜》于 1966 年 7 月在京成功首演,引
起了轰动,胡炳旭也因成功指挥交响音乐《沙家浜》 ,引起
业界的广泛关注。
1968 年,上海京剧团创作排练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负
责该剧音乐创作的音乐家于会咏带领《智取威虎山》剧组的
全体人员晋京进行加工排练,这是自“四大徽班”进京 200 年来,第一次在京剧乐队加入了西洋乐器,成为中西混合乐
队伴奏的第一部现代京剧,也是中国戏曲历史上一次前无古人的创新和革命。当时,剧组急需一位既熟悉京剧音乐,又能驾驭交响乐队的指挥。 《智取威虎山》的创编者们很自然地想到了胡炳旭,加上李德伦的郑重推荐,胡炳旭被上海京
剧团特邀为《智取威虎山》的乐队指挥。同年, 《智取威虎山》在京首演成功,并推向全国。 1972 年,又一部现代京剧《杜鹃山》在北京京剧院开始排练,该剧院的多位指挥虽然
对京剧音乐比较熟悉,但缺乏驾驭交响乐队的经验,由此影响了排练的进程。时任文化部部长的于会咏再次想到了胡炳旭。 1972 年,《杜鹃山》在京成功首演。
回顾胡炳旭从 1966 年担任交响音乐《沙家浜》指挥, 1968
年担任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乐队指挥和 1972 年再次出任京剧《杜鹃山》的指挥, 6 年间完成了现代京剧“三部
曲”的指挥。由于他的聪慧和勤奋,对京剧音乐的韵腔和戏曲板式结构的深入学习探究以及在管弦乐队里积累的演奏经验,他有效地将富有交响性的西洋管弦乐队融入戏曲表演
之中,突破了只用三大件包腔的传统伴奏模式,使中国京剧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时代风貌气质。胡炳旭也由此与京剧结下了不结之缘,他的“三部曲”指挥历程,赢得了音乐界、指挥界、戏曲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并被界内誉为“京剧指挥第一人” 。
1976 年在完成《杜鹃山》的电影拍摄之后,胡炳旭因工作需
要先后被调入中央歌剧院、 中央芭蕾舞团, 连续指挥歌剧 《茶花女》、《一百个新娘》 、《货郎与小姐》 ,舞剧《天鹅湖》、《拾玉镯》等中外名著。 此时的胡炳旭成了京城最繁忙的指挥家。
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他又应邀与不少著名导演和作曲家合作,指挥了大量的影视音乐录制工程,诸如,电影《开国大
典》、《霸王别姬》,电视剧《西游记》 、《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80 余部影视作品。这期间他还应邀与荷兰菲利普公
司合作,在中国录制发行了《京胡协奏曲》 、《吕思清小提琴协奏曲》专辑;与京剧、说唱名家梅葆玖、梅葆玥、骆玉笙
等 40 位名家合作演出《南腔北调大汇唱》及名歌唱家《中国民歌大汇唱》 、《世界名曲大汇唱》等。
胡炳旭在界内虽有很高的声望,但他从不以指挥大家自居,与他合作的乐团、演奏员和作曲家都称他豪爽、谦和、平易近人。
作曲家赵季平这样评述他: “胡炳旭是我的兄长,也是我事
业上的亲密合作者。记得三十年前我们第一次合作是 1986
年的一部香港电影《天菩萨》 ,他指挥中央乐团出色完成了
电影的录音,至此我们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合作了数十部影
视剧音乐的录制,为这些影片增光添彩。 2000 年后,他指挥
了我的许多器乐作品音乐会,炳旭热情、严谨、准确又极富音乐神韵的指挥技术,能迅速调动乐队演奏员与合唱队,使音乐变得多彩而充满生机。当音乐响起时他依然像年轻人一般朝气蓬勃、童心未泯。 ”
结缘民族管弦乐
1993 年,应中央民族乐团的邀请, 胡炳旭跨入民族管弦乐的
指挥领域,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他一连策划创排了三套不同风格作品的专场音乐会,赴台北、台中、台南巡演,一时轰动全台湾,打开了海峡两岸民乐交流的新局面。同年,胡炳旭被正式调任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期间,他打破乐团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通过考核竞争上岗,考核成绩和本人在乐队中的座次挂钩;提拔年轻人竞争上岗,推出多位新人担任独奏,极大的推动了乐团演奏员的进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