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向心结构理论研究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国内向心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摘 要: 近三十余年来,向心结构理论在国内的研究主要涉及主谓结构的归属问题、“NP+的+VP/AP”结构核心的认定问题、“VP”与“AP”的词性问题,以及“NP +的+NP ”结构是单核心结构还是双核心结构的问题等。除了对以上问题进行综述外,还概述了一些学者提出的关于“布龙菲尔德难题”的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向心结构理论 主谓结构 “NP+的+VP/AP”结构 “NP +的+NP ”结构 引言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首先提出了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的概念[1]。该理论被引入国内,用来解释汉语中的句法结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围绕这些难题,语言学界争论了几十年。自从施关淦于1981年揭开了向心结构理论汉语化大讨论的序幕后,朱德熙、陆丙甫、施关淦、金立鑫、项梦冰、程工、司富珍、陆俭明、石定栩、周国光等人先后发表文章,讨论向心结构理论在汉语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及解决的方案。 一、向心结构理论在国内的发展 王力先生率先引进向心结构理论,随着对汉语短语研究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将这对概念用于分析汉语短语。一般认为,汉语里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并列结构、主谓结构等是向心结构,而介词结构、“的”字结构、比况结构等是离心结构。 关于主谓结构的归属问题,研究者在认识上经历了变化的过程,争论的焦点是主谓短语的语法功能。吕叔湘(1979)对此有互相对立的说法,朱德熙(1982,1985)对此的看法也是前后不一致。范晓认为主谓短语是较特殊的谓词性短语[2]。施关淦认为:“把主谓短语看成是离心结构还是有根据的,是比较明智的。”[3]邵敬敏认为:“按照平行性原则,它的功能更接近于谓词性的,似看作向心结构更好。”[4]周国光也把主谓结构看成向心结构,他通过描述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图阐述了这一观点[5]72。 由此可见,主谓短语的功能分类并非易事,但在汉语语法学界已基本定论。 至今仍然存在的争论焦点主要有:“NP+的+VP/AP”结构核心的认定、“VP”与“AP”的词性,以及“NP1+的+NP2”结构是单核心结构还是双核心结构。 (一)关于“NP+的+VP/AP”结构的讨论 关于“NP+的+VP/AP”结构,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NP+的+VP/AP”结构核心的认定和“VP”与“AP”的词性上。学者们对此提出的解决方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修正理论 (1)朱德熙认为这类结构中“VP”仍是谓词性的[6]。按布氏的向心结构理论,这类结构的中心词是“NP的”。但“NP的”不能离开“VP”而独立存在。另外,被修饰部分“VP”与整个短语的语法功能不同。据此,朱德熙认为布氏的向心结构理论有问题,并提出了修正意见,加入了“语义限制”这一标准,且认为这类结构同“NP1+的+NP2”一样属双核心向心结构[7]。 (2)陆丙甫把布氏的标准归纳为等同性标准:内向结构中,同整体在语法功能上相同的成分就是核心。他用规定性标准替代等同性标准:结构体中决定结构类型的那个成分就是结构核心。但规定性标准对“这本书的出版”、“我的不来”这类问题仍然感到困难[8]。 2.名物化 (1)施关淦认为,这类结构中,“VP”是动名词、形名词(1981),后又修正为“名物化”(1988)。这类结构中的“VP”能替代整个短语,而“NP的”不能替代整个短语,所以,“VP”的语法功能与整个短语的语法功能相同,是短语的中心词。 (2)胡裕树、范晓对“名物化”“名词化”两个概念加以区分,认为二者分别属于语义平面、句法平面的问题[9]。胡裕树、范晓赞同朱德熙关于这类结构中“VP”还是谓词的说法,但认为这类“VP”在语义平面已经名物化。 (3)石定栩提出“典型词组的典型功能”,其理论前提是原型理论。他认为“完全可以把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词组和形容词词组看成特殊的名词词组,经由某种过程转化而来。这种过程就是动词词组和形容词词组的名物化”[10]。但是对于汉语,“某种过程”包括哪些内容?石定栩没有作出说明。 (4)周韧在沈家煊(20XXa)名动包容模式的基础上,认为“这本书的出版”的句法语义中心就是“出版”。周韧指出如果接受了词类的包含模式,“能否受‘不’修饰”等语法功能已经不能成为区分动词和名词的分类标准了,因为词类划分策略的变化会导致词类划分标准的变化,所以在名动包含模式中,提出“这本书的不出版”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此处“出版”就没有名词性[11]447。 3.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错综复杂。 项梦冰既同意维护布氏的向心结构定义,又反对动词名物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