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咏物诗鉴赏浅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咏物诗歌鉴赏浅析 一、学习目标: 1、按题材鉴赏古诗词 2、了解古代咏物诗创作思路,掌握古诗答题模式。 二、教学设想: 结合例题加强感悟,以补充练习强化和规范学生答题。 教学重点:古诗答题模式运用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A、咏物诗的创作: 通过对处于某一特设环境下某些特写特点的描述,呈现一个象征诗人某种情感的事 物形象,以抒发诗人心中之志。 B、 鉴赏步骤: 一, 明 确所咏之物, 二, 逐 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从所咏之物的修饰语入手。 三, 连 所咏之物特点成句, 四, 物 的特点即人的特点,总结主人公所寄寓的情志。 五, 表 达技巧鉴赏:先确定是何技巧,然后指明在句中技巧的效果,最后再说明技巧在全 诗中的表达作用。 C、 练习1: 病 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这首 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 之时。 问题: ⑴ 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 “牛 ”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⑵ 古人云: “诗言志。 ”请结合两诗中 “牛 ”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 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明确:⑴ 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 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 “但 使众生皆得饱 ”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 :此诗中的 “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 “禾黍香 ”“谷登场”的丰收中 获得了 “粗了耕耘债 ”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 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⑵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也大不相同。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 诉的是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从个人思想情感来说,他没有什么抱怨情绪,能够心安理 得地接受眼前的一切。 D、练习2: 移家别湖上亭 唐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 “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 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E、咏物诗常见手法: ?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 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 ? 局部: ? 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 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 “垂 緌引清露, 流响出疏桐 ”, 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像下垂的冠缨, 故比作 “垂緌 ”(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 ? 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如: “烈火焚烧若等闲 ”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 变不惊的非凡气度, “粉身碎骨全不怕 ”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荷花入暮犹愁 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 “荷花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 之中,似是 “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 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 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 显梅之高洁守志;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郑 思肖《画菊》 ),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有时, 还会把物本身不同时期的情状进行对比,如李商隐的《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 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把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进行了 对比,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 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 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物的品质。如:冰雪林中著此 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以冰雪林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 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用大雪来烘托青松。 F、巩固练习: ? 蝉 骆 宾 王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 《咏蝉》 【唐】骆宾王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