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老年人囤积废品背后的“心荒”.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囤积废品背后的“心荒” 不管是在凉意徐徐的清早,还是热浪来袭的中午,亦或是休闲纳凉的夜晚,您或许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些老年人会去捡拾扔在小区里垃圾桶周围的废旧物品。这些“拾破烂”的老年人,并不是真正的拾荒者,他们大多数都有退休金,有固定住所,不缺吃少穿。捡拾废品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爱好,他们将别人丢弃的桌椅、电器搬回家,会感到充实快乐。有的老人家里甚至已经堆不下了,就把捡来的东西存放在楼道里,常常惹来邻居的不满和投诉,甚至带来安全隐患。近日,银川市某小区就发生了一起火灾,住在二楼 的独居老人家里起火。 老人家中囤积了大量废旧纸板、 棉花、电线等物品,导致火灾发生后明火无法控制,造成整个单元住户的窗户和屋内家电等不同程度受损。 囤积物品是一种常见的生活行为,有的人觉得家中老旧的物件虽然现在不能再使用了,但是以后可能用得上,便存放起来;有的人觉得老物件有着老感情,不舍得扔掉,就保 存起来; 还有的人, 看到别人丢弃的物品还能用, 觉得可惜,便捡回家中囤积起来。不过,这一看似普遍的现象,一旦超 过了限度,就会使囤积变成一种癖好,甚至变成一种强迫行为。让各种物件、废品将自己的居住空间填满,能给一部分老年人带来一种被蚕茧包裹般的惬意和安全感。一部分空巢 老人因为孤独和寂寞,通过捡拾废品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将自己的情感依附于捡拾的废品上。 的确,现在不少老年人面对的都是“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的现状。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加上退休后突然失去生活重心,很容易让老年人不知所措。有的老年人便用收集和囤积废品来填补生活空虚。但这种过度的囤积行为会带来生活和人际关系上的诸多问题,如废品放置不当,容易引起 居住地的卫生问题, 可能造成子女的不理解、 邻里关系紧张,使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受损。 有的家属对囤积废品的老年人采取责备的态度,或者强行丢弃他们囤积的“宝贝” ,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老年人会感觉到自己的亲人不仅不理解自己,甚至还跟自己作对,原本就脆弱的情感纽带就会越发岌岌可危。 喜欢囤积废品的老年人,往往缺乏人际沟通和情感交流,只好将精神世界寄托在囤积的物品上。只有让他们体会 到被关心与被爱, 才有利于促进他们囤积行为的改变。 因此,这时就需要家人、朋友给予老年人 ?坌挠肽托模 ?去倾听、去交流,让老年人从寂寥的内心世界里走出来,用积极向上的 心态面对生活。 首先,要让老年人觉得他是被理解和接纳的。家属可以帮助老年人对废品进行清洗、消毒、收纳。 其次,家属循序渐进地劝导老年人主动处理垃圾,以防 火灾和健康隐患。 第三,让老年人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为他们建立起 新的社交圈,有效地转移其注意力,丰富日常生活,就能减 少和消除他们的囤积行为。 对老年人囤积废品背后的“心荒” ,需要子女更多地去 理解老人,打开老人的心房,清扫内心的阴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78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