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宏能做好一个记录者我就很满意了.pdfVIP

林天宏能做好一个记录者我就很满意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天宏能做好一个记录者我就很满意了   注: 4 月 17 日,记者站网独家率先曝出《人物》杂志高管大 换血的消息,《人物》杂志出版人、博雅天下传播机构副总裁郭光东,随 后正式回应《人物》杂志高管离职一事,确认李海鹏、林天宏分别加盟 《时尚先生》和万达。近日,参差计划记者 系到了林天宏,就他的过 去经历、心路历程以及未来规划进行了采访。   谈规划:做了 10 年新闻,再做下去已经没有太多的成就感和新 鲜感了   4 月 15 日,林天宏把自己微博的名字从实名认证的“林天宏”改 成了不再加 V 的“你拉着我说你有点鱿鱼”,他表示,改名也和自己新 的机遇有关:“我觉得既然要转身离开新闻这个行业了,那么过去加 V 的身份和名字对我来说就已经不重要了,就改了呗。”   2004 年,正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林天宏来到《中国青年报》实习, 出乎意料地被安排到了自己都不敢想的《冰点周刊》。正是从这个地方, 林天宏开始崭露头角,也正是在这个地方,林天宏凭借 08 年的《回家》 和 10 年的《人民会用脚投票》两篇特稿,两次获得了《南方周末》的年度 特稿写作致敬。无论是自己的业务水平,还是行业的认可,都达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朋友开完笑说他已经是“冰点头牌” 了,“那个时候《冰点 周刊》基本没有人动我的稿子,写完就可以发了。”不过此时入行已有 5 年的林天宏也逐渐感觉到,能够吸收到的新东西越来越稀薄。在西 方媒体已经逐渐开始探索人们在移动互 网的阅读习惯,并更改自己 特稿写作的文风以顺应新的需求时,作为国内特稿写作重镇的《冰点周 刊》,却缺少变化。由于不愿意让自己定格在原地,林天宏离开了《冰点 周刊》。这一年,林天宏 30 岁。   这一次离开《人物》,和当初离开《冰点周刊》类似,亦是在求新 求变。在新闻行业里摸爬滚打了 10 年的林天宏觉得自己在做的已是 重复劳动,“做了 10 年新闻,再做就没有成就感和新鲜感了。放弃在 这个行业里积累多年的资历、人脉、认可,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或许 是一种冒险。但真正让我有安全感的事,是还愿意去冒险”。   在这个快速变换的时代里,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年年 前,林天宏在和从新闻业转行出去的朋友吃饭的时候发现,他们聊的 一些东西自己已经听不懂了,就此萌发了离开的念头。   很长一段时间,林天宏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虽然拿到过一些 offer ,但始终没有做决定:纯粹网站的话还是离不开要做内容,这并 不新鲜,公关的话,自己的性格也许会难以适应。最终林天宏选择进 入企业,进入万达集团总部的企业文化中心,“这里的工作和我前 10 年的工作有相通的地方,我不是一无所知,但毕竟这是个全新的行业。 我向来觉得要去就得去最好的地方,进入企业的话,万达是个好平台。”   谈《人物》:从改版第一期开始就对这个团队有一种近乎盲目的 迷信   2012 年 4 月,林天宏来到《人物》杂志,和李海鹏、张捷、张悦 这些国内写特稿的高手一起掌舵《人物》的改版。虽然当时《人物》的力 量很弱,除了几个大编辑,就只有两个记者,再加上一些实习生,整个 团队对于办杂志的经验也都很有限,但是他从一开始就看好这本杂志, “从改版第一期开始就对这个团队有一种近乎盲目的迷信。”   之后,他们一次次完成了在他眼中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改 版第一期否定了多个封面人物后,最终敲定了正处于和方舟子论战漩 涡中的韩寒,在最后十天内完成了对韩寒的采访和写稿,整个团队家 都没回地在办公室待了一个礼拜,终于及时赶出了全新的《人物》,获 得了不错的反响;第二期凭借一封 4000 字左右的信,在最后关头打动 了此前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崔永元;2014 年 1 月“群像”的专题,请到了 柳传志、雷军、王健林、赵薇、贾樟柯等 13 位各个行业最顶尖的人,完 成了要求极高的拍摄和写稿……“所以我极度热爱信任这个团队,对 每个人都充满感情,我觉得只要想做,大家就一定能做成。”   “到今天,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人物》就是一本国内一线杂志。” 但林天宏也承认,这只是在国内的情况。谈到中国和国外杂志业的差 距时,他提高了音量加快了语速:“从选题到文本呈现的方式,(与国外) 差得太多,全面落后。我们只是矮子里的高个子吧。”不过,即便他和 李海鹏离开,还是自信地对《人物》杂志的前景表示乐观,将来的方向, 会是通过媒介在不同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