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目录
TOC \o 1-3 \h \u 23275 第一章 总 论 2
26532 1.1 项目名称 2
23134 1.2 编制单位 2
29683 1.3 支持单位 2
23706 1.4 项目建设地点 2
8799 1.5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
12818 1.6 项目建设内容 2
32614 1.7 工程投资 2
980 1.8 方案编制依据 2
19514 1.9 方案编制单位简介 3
24867 第二章 项目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4
19083 2.1 项目指导思想 4
32412 2.2 治理思路 4
6013 2.3 生态治理依据 4
23498 第三章 某湖生态修复方案 5
6022 3.1 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5
27159 3.2 绿狐尾藻简介 5
16904 治理前水质 8
26742 治理后水质 8
21214 3.3 建设内容 8
321 (1)DCJ-Ⅲ-生态浮框 8
22841 (2)镀锌钢管 9
25627 (3)吸油毡 9
5761 (4)PVC 浮子围栏 9
9181 (5)固体浮球围栏 9
29968 (6)绿化隔离带面积:220m2 9
8397 (7)塑料小船 9
24072 第四章 生态系统长效管护机制 10
18866 4.1 项目实施保障 10
11921 4.2 绿狐尾藻长效管护方案 10
4749 第五章 投资估算 12
20541 5.1 投资估算依据 12
13812 5.2 总投资估算 13
第一章 总 论
项目名称
编制单位
支持单位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地点位于某市某湖梦里水乡,见图。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图 1-1 某湖治理点
由于长期接纳周边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某湖水已受到污染,水质为劣五类,呈现严重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低,黑臭现象严重,感官体验极差。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0 年,
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 10%以内,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城市黑臭水体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
DCJ-Ⅲ-生态浮框 396组
PVC浮子围栏 160m
(3)绿化隔离带 220m2
(4)吸油毡 1.5m*10m*2mm
(5)镀锌钢管 58根
(6)固体浮球围栏 60m
(7)塑料小船 1条
工程投资
方案编制依据
《某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编报湿地保护建设项目的通知》;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某省湖泊保护条例》(2012.5);
《某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鄂政发[2016]3 号);
方案编制单位简介
第二章 项目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项目指导思想
某湖水生态修复工程不仅要考虑对水体污染的控制,更要考虑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坚持“自然原则”、“生态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生态净化”的技术方法,利用“植物
—微生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综合考虑水质净化和景观提升。
治理思路
经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项目的适用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 我司提出以下治理思路:
1、在污水出水口布设吸油毡,利用吸油毡吸取污水中的浮油, 可以有效地阻值浮油向湖水中的扩散。
2、布设绿狐尾藻生态浮床,在发挥其净水功能的同时,对湖面进行绿化景观构造。
生态治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某》;
3、《某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鄂政发[2016]3 号);
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第三章 某湖生态修复方案
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根据某湖水环境现状及污染情况,我司提出如下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图 3.1 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建立项目长效运行管理机制,首先要构建一个健康的绿狐尾藻生态系统,做好日常水质监测和绿狐尾藻管护工作,确保本项目长期有效的运行。
绿狐尾藻简介
绿狐尾藻为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原产地为某美洲,作为园林景观植物引入我国已有 200 多年历史,系多年生沉水或浮水草本植物。
主要特性:
(1)多年生植物,在水体中适宜生长时间长,生物量大。
(2)适应高氮、磷水体环境,可耐受的最高氨氮浓度为 500 mg
/L,对水体氮磷的吸收能力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