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成因及其对策.docxVIP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成因及其对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成因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其成因, 寻求解决问 题的对策, 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进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使网络文化朝着有利于青少 年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心理健康负面影响成因对策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吧如雨后春笋地在我国应运而生。 然而网络文化的传播, 却让 人欢喜让人忧: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全球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人 们获得了快捷便利的信息。 另一方面, 网络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尤其是不良 网络文化的泛滥,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 1、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荒废了学业,颓废了精神 网络的出现对我们的学习、 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但是一些青少年沉迷 于网络游戏之中,荒废了学业、也颓废了精神。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网民中,大、中、小学 生约占 70%,其中未成人约有 2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 46%,热衷 聊天的占 76%,选择玩游戏的占 55%,只有不到 20%的学生上网是搜集信息。 不正确的上网方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危害。许多学生放学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去网吧过瘾,有的甚至逃课去打游戏。没有上过网的同学就会被讥笑为 “落伍”。最近, 有人对成都市进行调查, 发现上网者一半以上都是青少年, 很多孩子还穿着校服、 背着书包。 再看他们上网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聊天,个个玩得如痴如醉。医学专家指出,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之中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还可能导致植物性神经紊 乱,甚至突发疾病。 2002 年 4 月 17 日,南昌市豫章中学高三( 4)班学生余斌就因沉迷网 络游戏过度紧张、激动猝死在南昌市船山路上的“辉荣网吧” 。2004 年 11 月 19 日,江苏省 镇江市一名中学生小迁因长时间上网,过度疲劳,突然昏倒在该市的“海豚网吧”内。鲜血 浸湿了头发。后经医院抢救才脱险。 迷上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与吸上海洛因的瘾君子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为了能长时间地无 拘无束地上网过足瘾, 有的中小学生干脆选择了离家出走。 成都市的张世鹃女士的儿子张晨 多次离家出走到网吧中去玩游戏,每次找到他时, 总是蓬头垢面、 疲惫不堪,还欠下网吧老 板一笔费用。 而这一次找了 8 天仍未找到儿子的张女士伤心至极。 她给有关部门的信中写道: “我是一个迷失在网络世界里的孩子的家长, 我用尽全力想把他从网吧里拉出来,大的对手面前,我屡次失败。为了孩子,我呼吁社会各界对此引起重视,规范网吧经营!  但是在强 ” 2、容易诱使青少年产生偷窃、抢劫甚至杀人等邪恶思想和行为。 上网的诱惑使一些青少年欲罢不能,但是网吧的时时刻刻绝没有免费的“圣餐”  。当有 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聊天游戏之中去时, 本来就不甚丰满的口袋此时难免捉襟见肘。 而当 袋中钱币告馨之时,一些胸中充满渴望的“网虫”们便蠢蠢欲动,动起自己设法“攒钱”的 邪念——偷窃。 2002 年 4 月 24 日江苏省滨海县新滩盐场一网吧就这样“网”住了四名中学 生:当四人带的十几块钱在网吧迅速玩完后, 对电脑游戏已经着迷, 一天不玩就感到心里空 空的 4 条“虫” 竟打起了附近一家化工厂废旧铁架的主意, 当他们准备将这些偷到手的废铁 售出时被抓获。 2004 年春天,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马加爵故意杀人与其孤 僻内向的性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其性格缺陷的形成与其长期上网, 浏览各种暴力、 色 情、血腥的信息,沉溺于网络游戏有深厚的联系,可以说网络诱使他变成杀人狂。 2004 年 5 月 16 日,江西医学院 2000 级的在校大学生薛某在网吧持刀连砍 7 人,造成 2 人死亡, 5 人受伤的恶性事件。薛某因长期上网,精神受到刺激而酿成血案。从天之骄子到 “杀人狂魔” ,网络的“毒副作用”可见一斑。 3、网吧变 “恋吧”,网恋成时尚。 然而网恋给许多人留下的却是心灵上挥之不去的创伤, 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社会环境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防不胜防, 特别是游戏机和黑网吧的盛行, 把一大批身 心尚未成熟的孩子变成了 “问题孩子” 。网络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是那么的“精彩” ,但却令 望子成龙, 盼女成凤的家长们是多么的无奈。 在哈尔滨一些青少年因沉溺网吧游戏几天不回 家,父母苦寻不获只得求助“私人侦探”来帮助。一个学习成绩良好的初中女孩,成了“问题孩子”。“私人侦探”经过一个星期调查,终于查明,原来女孩在网上聊天室认识了一个 多岁的无业男青年,两人经常在女孩放学后到咖啡厅、电影院约会。显然,女孩的“问题”出在“

文档评论(0)

q96tcntzo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