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尚奇:墨戏的形成机制
谷疏博 张晶
摘要:“奇”作为绘画美学的重要范畴,受到道家、兵家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与熔铸。“墨戏”即“奇”作为绘画美学范畴的主要载体。尚奇作为墨戏的形成机制,就文化语境而言,墨戏深植“不平则鸣”“发愤著书”的创作传统,内蕴着“与天地为一”的道家美学精神,并深受晚明时期尚奇美学风尚的影响;从呈现方式来看,墨戏尚奇即通过丑、拙、狂、怪等形态,将样貌予以外化,又在“平中见奇”中追寻质任自然、与道为一的超越之境,从而给人以新奇惊异、变幻莫测等陌生化的审美感受以及对气韵生动的审美体悟,也引发了对于何为真实世界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尚奇;墨戏;不平则鸣;平中见奇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20)06-0157-006
一、“奇”与“墨戏”
宋元以降,“墨戏”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画史与画论中,作为文人画的传统,它既指向一种心无挂碍、游戏化处之的创作态度,又表征着注重瞬间挥洒效果、不拘常法的创作方式,且画幅较小、画法趋简。然而,不同于院体画、民间画,墨戏往往以出人意表的审美风范给人带来惊奇、陌生的感受而独树一帜。综观古代画论、题画诗等对于墨戏的记载,作为绘画美学范畴的“奇”,总是与墨戏及墨戏画家的记述紧密关联。
一方面,“奇”表征墨戏突破常规、别具一格的特性。如《唐朝名画录》曾记载王墨、李灵省、张志和墨戏的过程,朱景玄对这种逸出常法的绘画给予“奇异”“不拘品格”“自得其趣”[1]的评价。米芾评苏轼《枯木竹石图》曰:“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2]南宋画僧若芬“依稀树石皆游戏,一笔全无却更奇”。[3]“奇”在此体现的多是强调墨戏新的样态异于从前,凸显其特殊性,强调了裂变的一面。[4]225
另一方面,“奇”同时也表征了墨戏于平常之处、笔墨之间显露的气韵之趣,体现为不奇之奇、平中见奇的特性。龚贤与方薰均探讨了画之奇正的辩证关系,认为墨戏不应在形迹间尚奇,而要在“气格”层面上求奇,实现“既追险绝,复归平正”[5]371的目标。王昱在《东庄论画》中又进一步指明:墨戏之“奇”在于无形处的气韵之间,而非有形处的位置间。[5]359石涛则站在宇宙之道的立场上进一步阐明墨戏之“奇”的内涵,他在《大涤子题画诗跋》中写道:“透过鸿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4]307,认为“奇”之作品所以不朽在于它内蕴着天地大道、宇宙之理。换言之,墨戏之“奇”并非以笔墨创造奇诡罕见的事物,而是在平平之景中使人们感受到新奇、奇绝之美,它是意味深长、玩味不尽的。沈宗骞在对“奇”的总结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同时他又将墨戏之“奇”与画者笔墨中不落痕迹而流溢出来的气质与性情予以联结。由此,从艺术的统一性来审视,对于墨戏而言,“奇”的内涵在于达至宇宙天地的气韵之奇,它是向内的,源发于画者心中之“奇气”“逸气”,与画者之性情胸臆贯通。
统而言之,作为绘画美学范畴的“奇”表现在墨戏的题材、笔墨、构思构图、神韵等各个方面。它体现为画家在画中追求奇肆、奇怪、新奇等风格而独具一格,而这种“奇”的体验又常常在氤氲流荡之中上下天地,来去古今,于无笔墨处现出,这又与画者的胸次逸气相融相生。
二、墨戏尚奇的理论渊源
(一)“不平则鸣”:“家国天下”的人伦之道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身负“志于道”的责任,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最高理想。然而,生死哀乐的无常、怀才不遇的悲愤常常让士人之志不得伸展、胸中郁结难平,中国的“愤书”传统便由此产生。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列举了孔子、屈原、左丘明等多位发愤而成就不朽鸿篇的贤圣,这个传统又随着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穷而后工”,直至李贽“发愤著书”“最初一念之本心”观点的延续,而具有愈来愈强的反叛意志与战斗精神。在绘画领域,同样也受到这种传统的影响,墨戏就是由这个传统生成的绘画实践。徐渭在“笔底明珠无出卖”[5]204的幽愤中即兴挥洒,成就其汪洋恣肆、奇诡自由的水墨花鸟大写意;经历国破家亡、装疯卖傻的“遗民”八大山人,以提纯、凝练的墨戏诠释着“墨点无多泪点多”[5]282的凄苦……内心的失意、痛苦使他们无法与富丽的色彩结缘,水墨成为了他们最好的表达语言。就题材而言,士人常常选择梅兰竹菊四君子作为墨戏题材,将儒家“比德”意识寓于画中,借四君子高洁、坚贞等意象类比自己清高恬淡的人格精神与不屈意志。
发愤著书与绘画的传统又往往出现在不得志的士大夫、羁旅草野或平民知识分子之间,他们大多经历国破家亡、进仕无门,甚至“卒于途”“以贫死”[6],如郑板桥晚年贫无立锥之地,高凤翰落得“后穷饿死”的悲惨境地,遂将强烈的情感假之于笔墨之鸣,“以狂怪为奇崛”[7]。正如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中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HT 3539-2019《石油化工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及验收规范》(报批稿).pdf
- 供应链管理岗晋升述职报告2025年深蓝色极简商务模板.pptx VIP
- DS solidworks培训资料大全-SolidWorks入门.pdf VIP
- 特灵HDWA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HDWA-PRC003-ZH 20200803.pdf VIP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优质课件.pptx
- 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班主任工作总结PPT.pptx
- 2025至2030年中国夹心板材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docx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题型举一反三.docx VIP
- 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指南 .pdf VIP
-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