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新派诗人杨锐
杨锐(1857~1898),清末维新派,初字退之,后易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任内阁中书;晚清爱国学者、诗人,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一
杨锐于清咸丰七年(1857)出生于四川绵竹城关小西街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祖籍江西南昌郡,自曾祖杨玉先始入川,落籍绵竹。祖父杨士达曾任山东曹县等县丞;父亲杨承煦,监生出身,开有春林堂药铺。其家书屋称“说经堂”,自祖上皆注重研习反清志士、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之经学。杨锐有二兄一弟。长兄杨聪学问渊懿,14岁(1856年)即考取秀才,25岁(1867年)乡试中举。其时太平天国革命风暴刚刚过去,正是封建统治者炫耀的“同治中兴”时期。行将就木的清王朝在侥幸度过一场深重的社会大危机后呈现一派回光返照的气象。
杨锐从小受家庭熏陶,博览群书,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历算、医术无不涉猎;擅诗文、书法,尤长于经学。他与长兄杨聪互为师友,鄙夷腐儒式的空谈,注重经世致用之学。他常随杨聪游绵竹名胜精忠观和关岳庙,兄弟俩即景属对,至今绵竹民间还传诵着“双手劈开生死路,一肩担尽古今愁”、“此时尤重千个绿,何年更唱满江红”等名联。
同治十三年(1874),杨锐赴成都院试。四川学政张之洞披阅其试卷,惊讶莫名,以为蜀中奇才。待面试,锐纵论古今,臧否时事,之洞为之倾倒,叹日;“锐弟兄蜀中今日之轼、辙,之洞不虚此行”,遂改杨锐原字“退之”为“叔峤”,纳为弟子,允幕下协助审校文稿。时张之洞酝酿创办以“通经学古课蜀士”为宗旨的尊经书院,正着手编写供学生用的目录学入门——《书目答问》及治学教诲之谈的《轺轩语》。杨入幕襄助,正好赶上。他于这两本书的校勘、问世,出力不少。
光绪元年(1875)春,清季四川最高官办学府——尊经书院正式开学。杨锐以优廪生资格被纳入院,在书院同学中“年最少”,学业却“尝冠其曹”。张之洞巡视郡县州学考试,每每携杨锐随往,除耳提面命经学外,亦使其代阅试卷。光绪二年(1876)十月,张之洞任满回京述职,与新任四川学政谭宗浚相逢于西安。张告之曰:“蜀才甚盛,当以尊经五少年为最。绵竹杨锐、井研廖登廷、汉州张祥龄、仁寿毛瀚丰、宜宾彭毓嵩也。”在蜀中“通省佳士”中,张之洞尤重杨锐,将他推为“尊经五少年”之首,寄望甚殷。张之洞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针,倡导疑古批判、兼收并蓄的精神,宣传务实去浮、经世致用的学风,将尊经书院办成一所真正研究古今经籍,培养封建统治所需人才的学校。杨锐在这个环境里,颇能大展才华。
光绪三年(1877),王闽运长尊经书院,读杨锐词章,赞曰:“有骆宾王本事”。前二年。尊经书院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刻本有误,特以经韵楼版本为底本重新校勘,让杨锐分校其中第十一、十二、十三卷。杨锐校得最快最精,深得王阁运青睐。时尊经书院主讲钱徐山将杨锐与宋育仁并称为“扬雄、宋玉再生”。王闽运后来也回忆说:“入蜀办学八年,英才辈出,其尤者宋玉、扬雄。”光绪五年(1879)十月,由学政谭宗浚编选并作序的《蜀秀集》9卷8册本在尊经书局刊成。在这本尊经书院学员的优秀作品集中,收录了杨锐求学期间撰写的《秦汉碑篆文考》、《读鹗冠子》、《导河积石解》等文、赋11篇,前、后蜀《杂事诗》等22题,涉及文、史、艺以及兵家、金石、水利诸多学科。此时杨锐已是一位造诣深湛、见解超越的文章高手了。
清代史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继唐宋以后的第三座高峰。杨锐世家所崇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所主张的蹈实之风,影响到二百余年间的清代学术界,尤其是史学界;重修旧史、疑古拾遗、引古筹今之风曾一时大盛。在此背景下,青年杨锐利用从尊经书院返乡为父守丧的时间(1878--1879年)完成了《隋书补注》40卷。光绪十五年(1889),他又以顺天乡试举子(1885年中举)身份于京师经考得授内阁中书,在参与续修《钦定大清会典》的同时,又拨冗完成《晋书注》100卷。可惜两书都在戊戌政变中散佚。特别是《晋书注》,针对《晋书》记载多舛,不求笃实的缺点,在前人诸多正误补阙的基础上以条分缕析,并细注己之独见,被梁启超视为“极闳博”之作。
二
同治(1862~1874)以后,清王朝日薄西山的气数再也无法掩盖了。随着边疆危机加重,中法、中日战争相继爆发,民族危机日益深化。而国内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改革封建政治的要求亦在潜滋暗长地酝酿着。光绪十一年(1885),张之洞自山西调任两广总督,正式招杨锐入幕广州。从此杨锐于粤、鄂、宁督府襄助,前后逾10余年;参与军政运筹,起草奏牍文书,为张之洞最得力的助手。《张文襄公全集》里那篇理直气壮的《广军援桂破敌奏稿》,就是他此时的系列力作之一。
他发自爱国激情,写出了与时代共呼吸的大量诗篇。如在中法战争(1884—1885)时他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对光伏发电项目的合理化建议.docx VIP
- 工程管理导论课件P1038.pptx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四章现代战争第三节 机械化战争.ppt
- ppt8 曹一鸣——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学教一体化研究.pdf VIP
- 【百家讲坛】大隋风云下部(十三)朝廷五贵.docx VIP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课件.pptx VIP
- 2025年度临港新片区文员招聘4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课堂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个人简历表格空白word.doc VIP
- 全新版大学高阶英语:综合教程 第4册 U6习题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