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公司经营特点初探.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一公司经营特点初探 在中国电影史上,“明星”、“天一”、“联华”三大公司一度形成三足鼎立的盛况。出版于1934年的《中国电影年鉴》,曾同时发表《明星公司十二年经历史》《天一公司十年经历史》《联华公司四年经历史》三篇特稿,每一篇的结尾均对本公司的未来有所展望。不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明星公司与联华公司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惟有天一公司及时南迁躲过一劫,此后虽屡经变制,但邵氏余脉未断,成为中国早期影坛迄今硕果仅存的一家历史最悠久的公司。现在若接着《天一公司十年经历史》续写的话,屈指数来,题目可以拟为《邵氏公司七十八年经历史》了。 毋庸讳言,以往由于评价标准和研究视角过于单一,致使人们对天一公司的认识有欠深入,再加上某些见解陈陈相因,也妨碍了我们对这家公司的历史作更为全面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天一公司的出品亦受到不应有的忽视。记得1983年间,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海内外举办规模空前的“20—40年代中国电影回顾展”,总共展映了44部影片,然而在这份蔚为大观的片目上,独缺天一公司的出品。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天一公司的影片拷贝荡然无存。 目前,治中国电影史的学者早已突破陈规戒律的束缚,尝试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去检讨历史,臧否人物。近如丁亚平编集《1897—20XX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将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的电影话语类型归纳为四种,即社会派电影(影戏论)、人文派电影(影像论)、浪漫派电影(梦幻论)、商业派电影(娱乐论)。但就商业派电影来说,丁君并未展开足够的论述,而只是笼统地提及“商业电影将追求经济目的作为立身之本”,“在现如今一个蓦然清晰的市场语境中,商业电影或电影商业化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当年怎样?”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天一公司乃是中国商业电影不可多得的研究对象,天一公司当年的经营之道值得作一番探究。 天一公司基本面 联华公司老板罗明佑在1941年曾写过一篇鲜为人知的奇文《中国电影与广东精神》。作为粤籍人士,他提出一种独到见解:“广东人与中国电影是分不开的;自最初的中国电影至最近的中国电影,悉由广东人领衔演出;支持中国影业的始终是粤人”。②为此,罗明佑在文章中如数家珍地报了一长串粤籍影人的名姓,遍及编导、演员、摄影、发行等部门,他将“广东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创业“打先锋”。其实,充当中国电影开路先锋的尚有人数更多的一个群体,即浙江宁波人。据有心人统计,在中国电影百年历史长河中,共有100多位宁波籍影人为民族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中国电影史的诸多“第一”也出自宁波。当然,这个现象如果展开来谈,将构成另一个命题。本文所要强调的是,宁波人擅长经商,而天一公司创办人邵醉翁(1898—1979)正是一位有着商界履历的宁波人士。 邵醉翁1914年毕业于神州大学法科,从影之前在金融界、商贸界摸爬滚打,先是与人合资办“中法振业银行”,同时在南北各地兼营30多家商号;后因经营“华友蛋厂”失利,又向娱乐业谋求发展。1922年,邵醉翁与张石川、郑正秋等人集股经营“笑舞台”,主要业务是上演新剧(文明戏)。不到一年,张石川、郑正秋离开“笑舞台”创办明星影片公司,推出《孤儿救祖记》一炮打响,从此奠定了明星公司在影坛的龙头地位。此事对邵醉翁触动很大,他认定这个新兴行业有利可图,遂决定改行拍电影,于1925年6月创办了天一影片公司。开业后仅短短半年时间,邵醉翁便一鼓作气执导了三部影片,按出品顺序依次为:《立地成佛》(10月份)、《女侠李飞飞》(11月份)、《忠孝节义》(12月份),制片速度可谓神速。这一“快速、多产”的特点,此后一直贯穿于天一公司的日常运作。当年有人去参观天一公司的片场,曾留下这样的印象:“干事员狂东狂西地搬运东西,狂出狂入地叫接演员,忙乱作一团”,工作节奏之紧张由此可见一斑。 应该说,邵醉翁拍电影无论在经验或资历上远不及张石川与郑正秋,他们的从影经历起码有十余个年头了。但邵醉翁敢作敢为,抓住时机一边干一边摸索。他的优势是拥有笑舞台全套文明戏演员班底,且因当时报刊舆论对文明戏表演颇多批评,“众演员愿以义务表演,誓雪‘文明戏化’之耻,遂与邵醉翁合作,组织天一公司,摄制《立地成佛》。”③这样一来,天一公司的制片成本无形中节省了不少。胡蝶在回忆录中谈到:“天一在成立的最初半年中连拍了三部片子,也可看出邵醉翁从生意人的角度经营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当时小市民喜欢看旧剧的心理,影片格调虽然不高,却还拥有一定数量的观众。”④ 天一公司虽然凭三部创业之作在影坛站稳了脚跟,但其标榜的制片宗旨“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曾招来过不少指责。以下摘录不同历史时期对《立地成佛》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把握天一公司的基本面貌。 郑君里在《现代中国电影史略》中指出:“《立地成佛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