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1.docxVIP

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比较阅读 金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08 广东卷)(7 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 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 分) 【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 处境凄凉, 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后者是在 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题型特点 古诗比较阅读是诗词鉴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主要是将两首以上的诗词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设题,有时也会涉及大意境和文学常识。测试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比较意象的内涵与人物形象的特点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意象、诗中人物和抒 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总是借助特定的意象来抒发情感、 表达意趣。 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物象。 意象与人物形象的设题形式主要表现为判断其言行、 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 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 对人物形象的评析, 意象的特点、 意象蕴涵的品质 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 解答意象与人物形象比较赏析题, 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 特别是细节刻画以及烘 托、对比、衬托、比兴等方法和抒情方式等。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 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 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 料,并能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例一、阅读下面两首诗, 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点; 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 莲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 莲 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 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飐风: 在水中摇摆。 ③搔头: 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参考答案】 ①同: 两首诗中的采莲女都热爱劳动, 辛勤劳作。 异: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②同: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 欢悦、 惊喜之情。异: 王诗更突出地赞美少女的美丽,白诗更突出的是表现少女情感上的羞涩中包含着的喜悦。 例二、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两诗中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唐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参考答案】两首诗借助“雁”表达了相同的情感。因为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 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三、 2005 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揽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均以荷与西风为主要意象,运用拟人手法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不一样。①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冷色调词,诗中的“绿荷”由 “恨” 而“背西风” ,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基调凄怨低沉。 ②杨诗中的 “热、 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诗中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比较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 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 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 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思想、 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类赏析题,应找出能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具体答题格式是 “通过什么 +用什么方法 +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 例四、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送柴侍卿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

文档评论(0)

135****4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