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知青小说与草原文化关系研究.docxVIP

内蒙古知青小说与草原文化关系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知青小说与草原文化关系研究 摘 要:草原文化对内蒙古知青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分别体现在生态、宗教、民俗、伦理四个维度。生态方面,蒙古族的生态观影响着知青的思想和行为,知青的作品又反映出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知青小说在宗教问题上的分流体现出作者对蒙古族宗教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态度;内蒙古民俗影响了知青的行动、思维与思想,同时知青在作品中加入对其的主观解读;伦理方面,知青小说表现了蒙、汉民族对伦理的不同看法,揭示了蒙古族伦理的特征以及文革期间伦理观念的异化。本课题以内蒙古知青小说的代表作《黑骏马》、《狼图腾》和《血色黄昏》为例,厘析内蒙古知青小说与草原文化的关系,丰富对内蒙古知青小说的认识,呈现内蒙古知青小说的独特性。 关键词:内蒙古知青小说;草原文化;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XX)01-0195-04 “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这一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历代不同族群的人们共同创造的文化。它是草原生态环境和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人们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的结果,既具有显著的草原生态禀赋,又蕴涵着草原人民的智慧结晶,包括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基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宗教信仰、道德情操等。可以说,草原文化是一种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形态,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①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中历史悠久的文化类型,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内蒙古知青小说是指“文革”时期在草原插队的知识青年创作的反映内蒙古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学,其作者一般都在作品中叙述插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作品反映时代主题和人生思考。知青受到草原文化强烈冲击的同时,也对草原文化产生了独特的理解,由此知青在创作中对草原文化的表达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与表达内容。草原文化和内蒙古知青小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通过生态、宗教、民俗、伦理等方面对这种双向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草原文化与知青小说生态观的相似性 草原文化的生态观作为草原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崇尚自然为核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知青小说中的人物所主张的生态观与草原文化原本的生态观在内涵上殊途同归,二者都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草原生态观对知青作家创作的影响 在锡林郭勒盟的额仑草原插队十一年的北京知青姜戎深刻的受到了内蒙古草原生态文化的影响。在其小说《狼图腾》中,塑造了以“毕力格”为代表的老一辈蒙古人形象。 “毕力格”是草原生态观的践行者,以他为代表的牧民循着自然规律进行周期性、循环性的生产生活。面对包顺贵等从农区过来的草原管理者,他极力保护草原,从草原的载畜量、草原生物链等方面表达他的生态观。他崇拜自然与腾格里,认为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湖泊河流都有灵性和神性,不能轻易地扰动、射杀和破坏。当包顺贵、民工和新来的兵团领导射杀草原生物时,他的态度由最初的言语反抗变化为最后的被动承受。毕力格是热爱草原、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草原人民的代表。这一形象的塑造,典型地反映出草原人民的生态观念对作家艺术创作的直接影响。 (二)知青小说中呈现的两种生态观 在知青小说中体现了知青两种趋向的生态观:一种是知青自身的生态观,如《血色黄昏》中“我”的生态观。小说中“我”在将要离开草原的时候,回想在草原度过的岁月,审视那段历史时期给草原带来的破坏。随兵团的解散而被废弃的石头,以及遗留在草原的灶火坑、车辙、防火沟等人为事物,破坏了草原表层的植被生长,造成了草原的荒漠化。这种生态观,是作者自发产生的,并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其生成受草原牧民影响。另外一种则是受到草原文化影响的知青生态观,以《狼图腾》最具代表性。《狼图腾》中以“陈阵”为代表的知青,最初以汉族的身份介入草原。在草原牧民的影响下,知青对草原文化由最初的好奇到最终的热爱,这促使他们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痛恨破坏草原的行为。 《血色黄昏》和《狼图腾》中的知青主人公虽都是主动到草原插队,但二者对草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血色黄昏》中的“我”排斥草原文化,与牧民的关系不融洽,甚至对立;而《狼图腾》中的主人公主动融入草原,与牧民和谐相处。富有意味也值得深思的是,他们虽然对草原文化持有不同的态度,但生态观念却达到了一致。这揭示出不论是农耕文明还是草原文明,都在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而一味榨取自然资源的行为,一直都被人类文明所鄙弃。 二、知青小说在宗教表现方面的两种趋势 游牧文化造就了蒙古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在草原恶劣辽阔的生存环境中,蒙古族迫切的需要一种最为接近自然的信仰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萨满教便成为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