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_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高中数学_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5 PAGE 3.2.1《均值不等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 基本不等式: 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 (2)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对均值不等式要求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这个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二是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从第一个层次来看,要达到“探索并了解”,需要三个步骤:首先要给学生创造相关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获取感性认识。其次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步步深入,剖析特点;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得出的结论,进行完整的证明,并明确使用均值不等式的三个条件。第二个层次是应用层面,因此要通过适当的例题、习题和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明白对式子如何变形才可满足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 2.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人教B版《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需要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高中数学不等式是初中不等式知识的完善和提升,更是高等数学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高中不等式与其他知识联系紧密,具有工具性功能.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不等式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现实的真谛,教学中也更为突出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工具作用. 均值不等式的的三个条件是学生掌握的重点也是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易错点。 教学重点:理解均值定理并运用其解题。 教学难点:均值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也是学生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易错点。 难点突破方法:①多观察、勤类比、善归纳、重建构 ② 题组引路、逐层深化、归纳总结、明确要点 3.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看:通过对必修五模块第一节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学习,以及学生在初中对一些不等式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相关技能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均值不等式的推出即证明过程学生可顺利的出,但均值不等式的运用,以及式子的变形是对学生的一个新的要求。因此,还需要学生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从学习情感方面看,大部分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对学习有着较浓的学习兴趣。从能力上看,预测学生思维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而且缺少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情境引入,由会标面积中蕴含的不等关系导出均值不等式。 学习目标2:学生通过讲解,明确均值不等式的代数、几何解释,并熟记公式及变形。 学习目标3:学生通过探究,进一步明确均值不等式运用的条件及解决的问题,能熟练运用不等式求最值。 三、评价设计 目标1评价: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用大屏幕投影学生探究结果,教师归纳总结,至少 98%达成目标1。 目标2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自主或集体回答出均值定理的代数、几何解释,并熟练记忆公式及其变形。至少98%达成目标2。 目标3评价:学生独立思考后,表述自己的发现,由老师总结提升,能熟练运用基本不等式求简单的最值,至少95%达成目标3。 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1: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做人的道理,鼓励学生攀登数学高峰。 德育目标2:通过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目标等方面获得发展,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并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德育目标3:利用闯关游戏,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并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利用生活的问题告诉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以解决生活问题。 德育目标4: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 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数学特有的内在美。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通过学案导学,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为主,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思维得到融合和升华。根据本节课知识点较少,例题和习题较多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和投影仪作为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右图是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的设计源于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发明于中国周代的勾股定理而绘制的弦图。它既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又象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