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docxVIP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邮 汪曾祺 ——摘自《老头儿汪曾祺 ——我们眼中的父亲》 不知为什么,从小时候起,我们兄妹的户口卡和各种表格中 “籍贯 ”一栏,都填的是 “北 京”。别人看了,常常会很吃惊地说:你是老北京啊 ?真瞧不出来!我心里明白,那敢情是瞧 不出来,我们根本就不是老北京。 可是 “籍贯 ”,也就是我们的老家,在哪儿呢 ?在北京可走的亲戚,都是妈妈的福建亲戚。 他们凑在一起, 呱啦呱啦地讲福州话, 我们听不懂, 爸也听不懂, 没有办法加入他们当中 —— 尽管爸一向说自己的 “耳音 ”很好。每当这时,他都显得有些失落,坐在一边、找点什么东西胡乱翻看着,闷闷的。 爸过去不大谈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我们也想不起详细地问他。 只是听妈妈说过, 他很小就死了亲娘,十几岁便离开了家乡,从来没有回去过。爸有时给他姐姐寄些钱,寄到镇江, 我们随着妈妈 “你姐姐 你姐姐 ”地说,他也没有意见。我记得曾经从爸的抽屉中翻出一 封落款 “谈如 ”的旧信,问他: “谁是淡如 ?”“我父亲。 ”我们就 “汪淡如如何如何 ”地说他父亲,爸并不制止。我从没有觉得 “你姐姐 ”和 “汪淡如 ”该与我们有什么实际的联系。在我们的印象中没有故乡的概念,自然这种亲情就很淡薄。 “文革 ”中,知道了爸的父亲是 “地主 ”,于是在本来淡薄的感情中又加上一层反感。偶尔 爸说起他父亲的名言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们只是不失时机地起一个哄; 家里买了好的咸鸭 蛋,爸说远不如他家乡的大麻鸭下的蛋好吃, 又说他的祖父把一个咸蛋分成两三顿下酒, 我 们会嘲笑地说 “穷地主 ”。 我记得有一次看一篇繁体字的文章,问爸 “郵 ”字怎么读,他眼睛一亮; “邮局的邮,我 的家乡高邮的邮呀! ”他找来地图,眯着已经开始发花的眼睛,指出高邮给我看。在苏北, 离镇江不远的地方。 “搞来搞去,侬是江北人! ”我模仿着上海话说,爸稍有些不快: “江北 人怎么啦 ?地方穷就被人蔑视,没道理 ! 苏北人和苏南人一样聪明、勤快 ! ”停了一会儿又嘟哝 道:我的家乡也出过不少名人呢 ! 许多地方的人对苏北人有偏见, 我很少对人说起过我的老家在苏北。 犯不上为那个连我 自己都没有好感的地方受 “连累 ”。 粉碎 “四人帮 ”以后,电视里放映了大量的旧影片,我们有一搭无一搭地看。有一天晚上 放的是《柳堡的故事》 ,插曲一唱,爸马上竖起耳朵听,继而放下手里的文章,兴冲冲地奔 向那九吋的电视机。 他端坐在那儿, 聚精会神,那些乎平淡淡的情节竞使他感动不已, 眼中 炯炯地射出亮光 “这是我家乡的故事 ! ”他脱口而出。 “可是人家只说是苏北,并没有说是高邮呀 ! ” “一定是高邮 ! ”他再次肯定。 想想影片里的人物,我忍不住大笑: “因为地主姓汪 ?” 爸并不恼,还是一个劲地说,绝对就是高邮。 “你看河边的大水车,那是我们家乡最典 型的风景,那支歌是怎么唱的来着 ?他闭着眼想了一下,慢慢摇着头,略微走调,但是深情 地唱道: 十八的哥哥哟 惦记着小英莲 “小英莲 !这是我仍高邮姑娘的名字, 我们家乡的女孩子, 尽是小名叫作莲子的. 大莲子、小莲子 ” 埋在深层的记忆, 似乎一下子被翻了出来, 爸非常努力地说出 “柳堡 ”与他家乡风光一致 的地方,一口咬定,即使不是高邮的故事,也一定是在那儿啪的。楞着眼歇了 —会儿,喃喃 地:一转眼就是四十多年呐,想不出那里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 妈让爸给他姐姐汇些钱去。 大姑姑收到钱,说她要把这钱作路费, 来北京看看爸。 爸竞 慌乱起来:十来岁上一别,几十年都没见过面,见了会怎么样 ?该说些什么 ? 一连好几天, 他变得碎嘴唠叨,每天都把 “我姐姐 ”挂在嘴上。妈笑他:自己的姐姐,又不是什么贵宾,至 于你这么手忙脚乱的! 我们去火车站接大姑姑。 爸没有把握地说, 他怎么也想不出姐姐长得什么样子了, 万一 认不出来,接不到怎么办 ?我开玩笑:那就等到最后,把剩下的一个没人管的随便什么老太 太接回来!爸用白眼瞪着我,觉得我简直一点都不体谅他。 担心真是多余的。 这对分别了几十年的姐弟离得大老远, 就双双地定在那儿, 眼中盈盈 地闪出泪光。爸声音发颤地小声说:那就是我姐姐!就是我姐姐!边说边快步地迎了上去。 然而, 下一步并没有出现影视剧中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 姑姑很镇定地把她的外孙 “小黄毛 ” 和随身的两个旅行袋介绍给我们,爸也只是问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吧 ?”一类的话,大家从从容容地回家。 大姑姑衣着朴素,但是整整齐齐。她身材瘦小,面色微黑,总是垂着眼睛,让人觉出她有些忧郁。她的话不多,声音低低的,说着一口高邮活。爸说,光是听听她的声音.就能想起高邮,想起小时的好些事儿来。 爸陪着大姑姑聊天, 不断地问这问那, 姑姑十分冷静地一一告给他。 对恍如隔世的乡音, 爸既熟悉又陌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0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