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文学创作简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矿文学创作简述 一、徐矿文学创作的历史探寻 徐州煤矿与文学结缘可以说始于北宋。公元1078年4月21日,43岁的苏东坡从密州调任徐州知州。写下了著名的《石炭》诗: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到常胜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 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 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 磊落如瑿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 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 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 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 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炼刀, 要斩长鲸为万段。 这首诗描写了徐州百姓发现、开采、利用煤炭的场景。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早描写煤炭开采的诗歌,开创了中国煤炭工业诗的先河。从这个意义上说,苏东坡是徐州煤矿作家群第一人,《石炭》诗是徐州煤矿文学创作的发端之作。 1882年,南京候选知府胡恩燮奉洋务派首领左宗棠之命,来贾汪办矿,成立徐州利国矿务总局,揭开了徐州煤矿正式工业化开采的序幕,使徐州有了第一批产业工人。胡恩燮是一位饱学之士,“尤工古近体诗。史载有古体诗《愚园偶忆诗草》《六朝石记》等,如《秋夜》中的诗句:“蟋蟀啼不止,虚斋秋夜长。隔帘见河汉,云影淡微茫。竹树弄疏响,罗衣生嫩凉。流萤解人意,来照读书床。”颇有意境。更难得的是,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1882年10月5日)胡恩燮创办的徐州利国矿务总局成立(徐州矿务局于1985年将这天定为徐州矿务局开采纪念日)。半月后适逢重阳,胡恩爕偕同仁登徐州二郎山,遥望张良留城故址,联想来徐办矿得展抱负,心潮起伏,作《金缕曲》以记之。这首与徐矿相关的词下阕为:“侬今小寄彭城市,只希冀,洪钧鼓铸,溷身尘世。转眼驹光驰过隙,潘鬓二毛若此。君不见留城故址,当日论功封建地,料沧海早作消磨计,空剩此,一湖水。”道出了胡恩燮来徐州最大愿望是:只希冀“洪钧”(老天)也能帮助他“鼓铸”(缩金属以铸器械),即开采徐州煤炼好利国铁,使他这个“潘鬓二毛”(须发已白)的老人能“溷(混)身尘世”安度晚年。 辛亥革命后,贾汪煤矿几易其主,几易其名,人间地狱十八层,矿工压在最底层。矿工苦难民谣“窑啊窑,窑啊窑,不养老不养小,今儿下窑做牛马,明日不知往哪倒”等流传甚广,就连宣传革命的传单《十一月革命鼓儿词》都是用矿工喜爱的鼓词形式编写的。可以说是矿工们创作的口头文学。 1950年,韩桥矿工人浦瑞堂有较高的口头文学创作天赋。能将看到的人和事现场即兴编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韵律文学,代表作是忆苦思甜题材的《一百零八个头儿》,每句词的结尾都带一个头字儿化音。例如讲到矿工解放前的苦难生活时“睡的是破席头儿,枕的是青砖头儿、吃的是窝窝头儿,盖的是烂被头儿……”等等,讲到解放后矿工幸福生活时“窝窝头变成白馍头儿,有滋有味喜心头儿,幸福生活有奔头儿……”等等,在当时有较大影响。虽然浦瑞堂没有出版发表过什么著作,但他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徐矿文学史值得记载的一笔。 1959年,徐矿出现了全国有名的矿工诗人孙友田。孙友田原是韩桥矿职工,后调江苏省作协工作。是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出版诗集《煤海短歌》《矿山锣鼓》《煤城春早》《花雨江南》《石炭歌》《金色的星》《煤海放歌》以及儿童长诗《矿山鸟声》《带血的泥哨》、少儿读物《在黑宝石的家里》等十余部。他的著名诗句“我是煤,我要燃烧”被誉为“当代矿工宣言”。他不仅是中国煤矿诗人的重要代表,也是徐矿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1974年,为适应矿工业余文学创作的需求,在各矿纷纷自办油印文学刊物(如青山泉矿的《清泉》、垞城矿的《黑土地》、权台矿的《火神》等)的同时,局宣传处出刊了诗歌集《矿工战歌》和《煤田春歌》,编印了油印小报《矿工文艺》、小说集《矿山新歌》(后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更名为《进军》出版发行)。在此基础上,徐矿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职工文学创作会议同年在青山泉矿召开,活跃在徐矿文坛上的创作骨干两百多人出席,形成徐礦作家群的早期形态。 1978年,徐矿出现了徐矿文学史值得记载的著名作家周梅森。周梅森原是韩桥矿职工,早在上中学时就创作了长篇小说《煤乡烈火》。1979年调南京《青春》编辑部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文学作品有历史小说《庄严的毁灭》《沉沦的土地》《国殇》《大捷》《黑坟》等,政治小说《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我主沉浮》《人民的名义》等。诸多政治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畅销书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