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甘肃小说八骏”到当下甘肃文学
李清霞:“甘肃小说八骏”
的品牌营销策略与文化反思
二○一一年底,“甘肃小说八骏”与宁夏“三棵树”一起登上新时期三十年“影响文坛的那些人”榜单,成为影响新时期中国文坛的两个小说创作群体之一。三届“八骏”作家以其创作实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广东省作协、东莞市文学院、内蒙古文联和浙江省作协先后组团到兰州学习甘肃文学院推举“小说八骏”的做法。“甘肃小说八骏”已成为代表着甘肃小说创作水准、作家精神面貌以及几代作家文学理想的文化品牌。
一、“甘肃小说八骏”的缘起与命名
甘肃地处西北,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多民族聚居区,生存条件复杂而严酷,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十七年到文革结束,甘肃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小说作家和作品很少,八十年代,甘肃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小说作家和中短篇力作,柏原有“西北短篇王”之称,赵燕翼、曾万谦、王家达、邵振国、牛正寰、浩岭、张弛、雷建政等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进入新世纪,甘肃长篇小说厚积薄发,数量质量上都有较大突破,雪漠的《大漠祭》引起普遍关注,马步升的“刀客系列”,王新军的“大地上的村庄”系列等短篇小说,以及史生荣、徐兆寿、尔雅等的校园题材小说,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甘肃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六○后为核心的小说创作团队,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甘肃小说一直没能产生“山药蛋派”和“陕军东征”那样的影响力。
文学陇军如何走出甘肃成为甘肃文联和作协关注的焦点。二○○四年,娜夜、李老乡双双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极大地鼓舞了甘肃文学界和甘肃作家。为了更好地推举本土文学才俊,培育甘肃小说精品,繁荣甘肃文学创作,甘肃省文学院实施了创新人才工程,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领导下,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以“甘肃小说八骏”为主题的“甘肃文学论坛”,将甘肃有实力和潜力的小说作家整合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创作团队,来自北京、上海、吉林等地的评论家与“八骏”作家就甘肃小说和西部小说的创作现状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文学报》进行跟踪报道,《上海文学》二○○五年九月号开设了“甘肃小说八骏”创作专号,即“甘肃‘六○后’优秀青年作家短篇小说”专号,并配发专评进行推介,使甘肃作家第一次集体在中国当代文坛亮相。论坛举办期间,甘肃作家们还在复旦大学、上海图书馆等地与大学生和广大读者展开交流与对话。
“甘肃小说八骏”的创意灵感来自于一九九三年的“陕军东征”和随后出现的河北的“三驾马车”及宁夏的“三棵树”。“陕军东征”是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市场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由韩小蕙在《光明日报》的一篇消息《“陕军东征”火爆京城》而引发,《陕西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陕军东征”不胫而走,街上一些报纸、书摊上出现了很多“陕军东征”的标题、口号和宣传品,相关作品也随之大卖,陕西省委宣传部迅速反应,借机造势宣传鼓舞陕西作家,竟出现了“洛阳纸贵”的现象,及《废都》和《白鹿原》排长队热销的场面。“陕军东征”是文学传播方式的一次有效整合,后来大众传媒上陆续出现了“湘军”、“鲁军”、“冀军”、“豫军”、“滇军”、“桂军”、“粤军”等字眼,包括前文出现的“文学陇军”的提法,大有将“陕军东征”文学传播模式向全国推广的气势,但都没能成功复制。
“陕军东征”是作家自发应对文学市场化的文化选择,媒体和陕西省委宣传部积极应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世纪以来,甘肃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这些作家急需一个展示自身魅力的发展平台,甘肃省文学院在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的领导下,本着“拆除篱墙,开放办院”的理念,启动了“一院三制”的新机制,推出了“甘肃小说八骏”的文化创意,旨在通过创新运行机制、搭建创意平台,推举本土文学才俊,培育甘肃小说精品,繁荣甘肃文学。“甘肃小说八骏”是“自发组建”的创作队伍,三年一届的甘肃文学论坛是甘肃省文学院为作家们搭建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这一文化创意引入了竞争机制,制定了“提名推荐、成果量化计分和专家评审”为核心的遴选机制,七年时间,先后有四骏落伍,张存学因超龄退出,史生荣、阎强国、和军校因量化考核淘汰出局。二○一一年年底,“甘肃小说八骏”以新的阵容亮相文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三次甘肃文学论坛,《人民日报》著文称他们为“文学陇军的排头兵”,正“代表西部文学”“集体出征文坛”,认为“甘肃小说八骏”已成为甘肃推举中青年作家的学术平台和文学陇军争相展示才华的竞技擂台。“小说八骏”已成为甘肃的一张文化名片,增强了甘肃人的文化自信。
二、“甘肃小说八骏”的文化品牌营销策略
谈及“甘肃小说八骏”的营销策略,有必要回顾一下“陕军东征”的文学传播模式,一九九三年,五位陕西作家不约而同地在北京推出长篇力作,以《白鹿原》、《废都》等为代表的东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