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唐诗宋词选读 教材出版社: 课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年级:高二 学期:上学期 执教: 目标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鉴赏词作“登临意”及其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 1、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2、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思路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吟咏诗韵,体会感情;拓展探究,情感教育 方法 反复诵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预设(共一课时)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课时 一 导 入 1、出示名句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1、回顾所学知识,背诵所学过的宋词名句; 3、背诵学过的辛词名句。 1、通过背诵吟咏,营造气氛; 2、奠定鉴赏的基础。 二解题及作者背景简介 (一)作者 介绍 (二)背景介绍 (三)解题 1、了解写作背景。 2、了解作者身世经历,解题。 知人论世。 三 倾 情 诵 读 整 体 感 知 ? 1、 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评议) 3、齐读 ? 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基本内容; 2、通过诵读,将文字转化为画面,捕捉诗歌的形象性。 ? 1、使学生明白诵读是鉴赏诗歌最基本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感; 3、注意读音,把握节奏,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四 体 会 感 情 感 受 形 象 ? (一)鉴赏意象,解读“登临意” 看到的景:江天 山景?落日 断鸿 游子 情感:悲苦孤寂 报国无门 (二)体味动作,感知“登临意” 动作:看 拍(学生讨论完成) 情感:有心报国 无路请缨 英雄不遇 悲愤激切 (三)揣摩用典,探究“登临意”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典故1:张翰是吴地人,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的莼菜羹,鲈鱼鲙,于是辞官归家。 用意: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辛弃疾是说,家乡的美味让人思念,但现在南北分裂,尽管秋风起了,自己思乡心切,却是有家难归。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的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表明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复国报仇的愿望,同时也暗中流露出对南宋朝廷不思复国的激愤。何况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自己的抱负是要为国立功,不要学张翰辞官回乡!“休说”! 典故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许汜,去拜访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买地买房子)的琐屑小事。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许汜睡在下床。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后说:“当今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田问舍。要是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之辞。 用意:辛弃疾用此典是自己不像许汜是为了求田问舍,他看不起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不做许汜那样不关心国事的人。 典故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树犹如此”又是用了一个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征西大将军桓温北伐,经过金城,看到自己过去种下的柳树已长到十围粗了,感到年华流逝太快,于是慨然叹息“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用意:词人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大好时光已经白白地虚度了,北伐抗金的愿望不能实现,而又经常处于不得意的境遇之中。忧愁风雨,是形容处境艰难。从“休说鲈鱼堪鲙”到“树犹如此”,词人写他痛心于天下多难、南北分裂,鄙薄“求田问舍”的个人打算,希望为统一祖国做出一番事业,然而却只能在“忧愁风雨”中叹息岁月易逝、宏图难展,这就是“登临意”的核心内容。 全词小结: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两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寓情于景(二)用典 1、继续朗读诗歌; 2、分组发言,分析诗歌的情感; 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五 对 比 鉴 赏 拓 展 延 伸 ? 比较辛弃疾的《破阵子》和这首词,想一想,这两首词在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上的异同点? 艺术手法: 同: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