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生求道的孔子
一生求道的孔子
撰文 /杨朝明
公元前 479 年的一天, 孔子一大早起床, 背着手,拖着手杖, 好似“逍遥”地在门口漫步,口里咏唱道:“泰山大概要坍塌! 栋梁大概要折坏! 哲人大概要逝去! ”孔子唱完进屋,对着门 坐下。子贡听见了, 快步走进去。 孔子说起自己夜里的梦境, 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对子贡说:“明王不兴, 则天下其 孰能宗余。”于是,孔子一病不起,七天后与世长辞。
这是史书记载孔子生前的最后场景。孔子留给世人的最后一 句话,依然是感叹世无明主、天下无道,自己的抱负难以实 现。为了心中的那个“道”,孔子追寻了一生,努力了一生!
一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于学”就是他常说的“志于道”。人矢志于“道”,人生才会有 格局、有气象, 人生的脚步才会更加稳健, 不至于迷失方向。 在那个时代, 十五岁是一个特殊的年龄。 孔子后来从事教育, 收徒授学,强调的也是这个年龄,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 未尝无诲也。”有人以为这里的“束脩”是学费。也许弟子拜师 可能有贽见礼, 以表示尊敬, 但孔子强调的一定是年龄概念。 一般而言,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成了大孩子,开始明于事理 了,就要举行“束脩礼”就要把头发盘梳起来,这就是“束脩”。 按照周代的教育制度,孩子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 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学习打扫卫生、 整理内务,学习待人接物、与人交流,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还要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到了十五岁,则要进入“大学”,学 习“穷理正心、修己安人之道”,开始了解人生、认识社会、 熟悉自然,进而正己修身,以齐家治国、安平天下。修身即 端正人心,解决怎样做人的问题,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 础。
伟大的圣哲也许都承载着故事,孔子的身世就不寻常。如果 追溯世系,孔子乃贵族出身。他的远祖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 启,商亡后封于宋。微子启以后迭传至孔父嘉,为卿而任大 司马。后来,太宰华父督作乱,孔父嘉被杀,其后代避难奔 鲁,丧失了卿位。孔子曾祖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父亲叔梁纥 以勇力著称,因战功封鄹邑大夫。叔梁纥年老时娶颜徵在为 妻,祷于尼山而生孔子。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人有志气、有目标、勇于开拓奋进, 其成就便未可限量。孔子小时候就“贫且贱”,但他在逆境中 奋发,他的“好学”终于成就了他的“博学”。孔子早年丧父,家 境衰落,他是在母亲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为使儿子有一个 稍好的成长环境,母亲带着儿子来到鲁城,这里成为孔子成 长的摇篮。如果说家道中落是孔子不幸的话,那么,能出生 并生长在鲁国,则是孔子不幸中的幸事。因为鲁国属于周公 封国,保存周代礼乐文化比较完整,可以给孔子提供丰富的 学习资源,使酷爱学习的孔子如鱼得水。孔子做过管理仓廩 的“委吏”,也做过管理放牧牛羊的“乘田”在那时,这些都属 于社会最底层的“鄙事”,但孔子却做得非常认真、出色。他 做“委吏”,做到收支平衡、账目清晰;他做“乘田”,能使牛羊 肥壮。
孔子当然不是到了十五岁时才“喜爱学习”的,在母亲的教导 下,他幼年时做游戏,就常常“陈俎豆,设礼容”,摆设祭祀 用的礼器演习礼仪;他到鲁国太庙,遇到不懂之处便一一向 他人请教,以至于有人误解,觉得他有些过分。作为没落贵 族子弟,孔子对社会现实有更多的真切感触,他反思历史与 现实,为此学而不厌。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早早坚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孔子曾 专程去洛邑考察访学,他“问礼于老聃, 访乐于萇弘,历郊社 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他十分感慨地说自己终于 了解到“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的道理了。孔子自称“述而 不作”,《中庸》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实际上,孔 子是以“述”为“作”由于尧、舜时代较远,而周代制度是“损 益”前代而来,相对而言更加先进、 现实,因而孔子更加推崇 文、武、周公之制。孔子以继承三代文明为己任,并在此基 础上结合现实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这实际上是“寓作于述、 述中有作”的创新。
孔子重礼,潜心研究礼制,不仅研究周礼,还研究夏、商礼 制,孔子亲自到杞国、宋国,得到了《夏时》和《坤乾》 , 从《坤乾》中看到阴阳变化的道理,从《夏时》中看到时令 周转的顺序,进而研究夏、商礼制的相关问题。 《左传》还 记载了郯子朝鲁, 孔子借机向郯子问夷礼之事。 孔子“学无常 师”,博学多闻, 声名远播, 吸引了大批青年来学。 孔子施教, 从诗、书开始,“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 后成之以文德”。跟从孔子学习的有三千馀人,“身通六艺者” 就有七十多人。孔子系统总结、继承并发展了他以前的中国 文化, 与他的弟子们构成了最早的儒学群体, 打破了“学在官 府”的传统,使学术中心下移民间。 二春秋末期, 社会局面愈 加动荡不安,无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