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讲评(下).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间词话讲评(下) 人间词话讲评(下) 《人间词话讲评》(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非独谓景物也”,之所以要作这个界说,因为在传 统上,“境”通常仅指景物。在佛教典籍里, “境”和“境界” 只是对同一个梵文词汇的不同翻译,很多时候可以通用;单 独用“境”的时候,指的多是“六根”的对象,大体上说就 是我们所有的感官与心智所观察的客观事物。 王国维在这里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境非独谓景 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前边用“境”,后边 用“境界”,表示这两个词是通用的,它们既是疆界、范畴, 也是人们感官与心智的对象,而且不尽包括客观的对象,还 包括了喜怒哀乐这些主观情感,这恰好可以佐证我在第一节 里为“境界”作出的定义:“以直观营造出的独立的艺术空 间”。而定义中所谓的“直观”,在这一节里也有献身。 这一节再一次谈到“境界”,又提出了一个“真”字 这一节再一次谈到“境界” ,又提出了一个“真”字 从第一节看到第六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逻辑:一件作 品的好坏取决于它是否有境界,是否有境界又取决于是否写 出了真景物、真感情。 这就为写作对象划定了两个范畴:一是景,二是情,并 且特别指出“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这可以用王 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的一段话来作注释: “何以谓之有 境界?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 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写情、写 景和述事的三个标准,归结起来只有一个,即“逼真” ,也 就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用《人间词话》后文将会出 现的概念来说,这就叫作“不隔”。 要弄明白一种观点,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看它反对什么。 王国维提出这个“真景物、真感情”,反对的就是那些应景 的、模式化的、社交的、议论的诗词,这些内容都是在后文 说的。这个道理对我们来说非常简单,无非是说艺术创作要 抒发真情实感,但问题是,如果这样理解,一来就意味着王 国维无非在重复中国传统文论上的一些论调,诸如性灵论、 童心说等等,了无新意,二来这大大违反了叔本华的美学, 也就和王国维在前文里基于叔本华而立论的一些美学观点 起了冲突。 从后者来看,写真景物,就意味着摹写自然;写真感情, 就意味着主观化,这恰恰是叔本华最反对的东西。为了理论 的自洽,于是有研究者指出,王国维所谓的“真景物” ,就 是叔本华的“理念”或“美的预期”;王国维所谓的“真感 情”,就是叔本华的“纯粹认识主体” (这几个概念都是前文 介绍过的)。王国维的著名研究者佛雏如此梳理过这一节立 论的本源:“王氏这里所讲的,实际是个‘后天’ (自然物) 与‘先天’(理想或‘美之预想’)的结合问题。这是说,诗 人先天中对某种美本就‘似曾相识’,通过‘后天中所与之 自然物’,而’唤起先天中模糊地认识到的东西’(叔本华语), 并且经过一番‘超妙’的’遗其关系、限制’的功夫,化后 天的不纯粹为纯粹,化不完全为完全,化’模糊’为’清晰’, 终于使‘后天’合于’先天’,使’美之预想’或理想得到 完全的显现。”这段话也许不大好读,却是一个非常精确的 表达,终于使王国维不再是一番唯物主义文论家的面貌了。 在王国维自己的作品中可以为之作注的是《文学小言》 里的一段话:“自他方面言之,则激烈之情感,亦得为直观 之对象、文学之材料;而观物与其描写之也,亦有无限之快 乐伴之。”这就意味着,“写真感情”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 的抒写真情实感,而是把“真感情”作为“直观”的对象以 达到审美层面,这确实是基于叔本华的 但这又引出了新的难题:这样的阐释确实合乎叔本华的 美学体系,也合乎《人间词话》里“无我之境”之类的概念, 却未必合乎《人间词话》后文里一些很朴素的反对那些应景 的、模式化的、社交的、议论的诗词的说法。也就是说,对 这一节内容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捉襟见肘、进退两难的局面, 我们既不可能探知王国维的本意,也无法给出一个使它在 《人间词话》的美学体系里得以自洽的解释。 《人间词话讲评》 (七)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 破月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在这一节里,王国维用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境界”是怎 样被诗人营造出来的。 第一个例子出自宋祁的名篇 《玉楼春 ? 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与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最能体现宋祁的性格,也很能体现流行在北宋士 大夫中间的风气,这两者是一致的,就是及时行乐的享乐主 义。也就是说,从道德角度来讲,这首《玉楼春》 ,乃至其 中的任何一句,都是相当没有“境界”的。所以这就可以反 驳那些认为王国维的“

文档评论(0)

yilinsha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