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美术_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课 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大部分同学对美术作品了解的较少,甚至于不会去主动鉴赏美术作品,并不了解鉴赏美术作品活动。在第二单元中通过对中西美术经典作品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大家对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角度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只是对美术作品喜欢就认为是鉴赏美术作品了,其实是错误的。他们仅仅只从色彩和像与不像去判断作品的好坏。进入第三单元对美术作屏风格特点的描述,侧重中西美术历史中重要时期的总特点,为大家对美术作品、美术家个体的认识,提供一个宏观的背景。本课通过对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激起对美术鉴赏的学习热情,然后逐一进入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但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也有他们有利的一面,那就是现在学生见多识广,求知欲强,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强,再加上现代媒体的普及,老师如果能够抓住本课学习的要点,还是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 由此看来,能否围绕教学目标讲好本课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情而不是单凭课本内容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且既简练又要点明确的完成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了解后印象主义的绘画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鉴赏具体的现代艺术作品,以及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影响。 2.内容结构: 本课由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首先对后印象主义给予一个时间上的界定及其画派特点和代表画家。 第二部分简述了现代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部分代表性的流派,但没有很具体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后印象主义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作品特点。2、掌握现代派美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大量的流派,而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认识现代美术的双面性。 (四)?教具:多媒体设备、后印象派典型作品幻灯片、现代派部分作品幻灯片 学具:导学案、纸、笔 二、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现代科学的发展,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传入,大大刺激了单一化发展的西方美术;在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下,一批画家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重视直觉和下意识活动,艺术上不满足于客观事物的再现,而着重于内心的“自我表现”;于是产生了西方现代派。(展示课件,引入课题。)以后,‘后印象主义’便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这里的塞尚、凡高、高更等。开创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历史。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述新课 引导学生看屏幕作品《自画像》《向日葵》《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静物》三幅作品。引导提问: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画面上描绘的景物是否忠实与自然?风格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1)脱离了自然(2)风格不同。 师总结:以上我们看到的作品,就是西方后印象主义画派(板书:一、后印象主义。。特点)的典型代表作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如同学们所观察到的,画面脱离了对自然现象的依赖,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的形象和色彩。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他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被称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的原因。后印象主义实际上是个大杂烩,风格根本不同。” 后印象主义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又如何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呢?下面我们就凡高、高更的作品走入后印象主义的内心世界吧! 梵高,出生与牧师家庭,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与崇拜者,梵高卖过画,做过画廊的店员,牧师,但他因心地太善良,过度帮助矿工,被解雇。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 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和1000多幅素描。1885年,受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喜欢画农民,后来认识了高更,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出现了“割耳事件”,再后来,梵高精神上有了问题,最后完成《麦田与乌鸦》后开枪自杀。梵高一生内心复杂的,勤奋的,积极的,心地善良的,穷苦的,孤独的。。。 ??(播放凡高作品)梵高——这个名字让你想起什么?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凡高的 《星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