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面部黄褐斑心得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中药治疗面部黄褐斑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10-02 黄褐斑,发病部位主要在面部,其中又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呈点片状散布,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似面罩般遍布于面部联合成片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可呈蝶翅状。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少数男性也患此病但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仅有少数略感不适[1]。临床观察所有患者均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2],现将关于本病的治疗及跟师体会介绍如下。 一 肝肾同治 中医认为肾藏精,肝藏血,五行中水木相生,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之称,故肝肾两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维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肝为水之子而肾为木之子,肝旺则肾精充盈;若肾水亏于下,则肝阴失养,疏泄失职;如水枯则流缓,血液枯涩则运行不畅,不能上荣头面而发病。临床多见病灶呈弥漫性分布,伴口苦,咽干,头晕,头痛,性情急躁,易怒,易惊,胁胀,或是病变日久不退,腰痛,腰酸,乏力,喜寐,多梦,易惊等肝肾疾病表现[3]。关于黄褐斑病因中医文献早有记载,《外科正宗》谓其“水亏不能制火,血虚不能华肉也,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朝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面斑上,日久渐退。”可见本病与肾阴不足,水衰火旺,灼伤阴血有关。《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一名黧黑斑…与皮肤相平,再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它的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肝失调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故在治疗上多分为肝郁气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几型。分析相关文献发现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剂为六味地黄丸、逍遥丸、金匮肾气丸、桃红四物汤、补中益气汤[4],多为兼顾肝肾的方剂,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从而出现了祛斑美肤汤[5],无暇汤[6]等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二 气血同治 《女科百问》日:“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颇”,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为血气失和,不能荣养于皮肤。从黄褐斑的发病年龄看多为生育年龄妇女,有患者诉生育之后出现面部黄褐斑,患者多情志不稳易于波动,经历房劳产育,伴有气血瘀滞病机。中医认为无淤不成斑,血运滞涩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颜面失去荣养是其发病的关键,故该病须从气血着手治疗[7],往往会受到不错的效果。中药可加用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等理血活血的药物。 三 随症加减 观察患者的面部斑片情况,面积比较大比较广的多加用健脾的药物例如茯苓,泽泻,陈皮,厚朴,健脾益气。脾为生痰之源,痰邪易于阻滞气血运行,致使面部气血不足发为黄褐斑。脾主运化,以灌四傍,精微物质疏泄得当,发挥其濡养脏腑的功能可预防黄褐斑的发生。五色主五脏,黄褐斑中医又称为黧黑斑,因其颜色较色较正常肤色更深,可以加用补肾的药物,多用淫羊藿,山药之属。 四 联合应用 中医强调“高巅之上,惟风药可达”,白芷等祛风药药理证明能抑制酪氨酸酶合成[8],从而抑制黑素细胞的生物活性。酪氨酸酶是黑素合成的关键酶,它的活性强弱决定着黑素的合成及合成量的多少。从中医古籍筛选出治疗黧黑斑使用率较高的中草药合理加以利用可以收到很好地临床效果。黄褐斑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较长,患者多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大故治疗周期也较一般皮肤病时间长,患者易于失去信心而放弃治疗,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配合中药面膜[9],穴位注射中药丹参注射液,针灸等中药疗法,内外合用效果会更好,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冯安吉 海春旭 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 [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0,20(2):183-184 [2]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 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 440 [3]柏亚萍 薛至军 蔡瑞康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5(11):929 [4]洪武,赵健,朱文元 部分复方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 1999,20(11):46-47. [5]王红丽 周绮 奇越 祛斑美肤汤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8(33) [6]左开伦,张登书,龚志平 无瑕汤治疗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2008,10(29):1758 [7]刘吉凤 谢梦洲 名老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规律探析[J] 中医药导报 2008,12(14):12 [8]朴香兰.白芷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9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