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词人情感。 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掌握鉴赏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宋代词坛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风格迥异。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作品。 齐读学习目标 二、齐读整首词,学生点评,引出朗读提示: 1、注意停顿。如:怎敌他/晚来/风急 2、注意重音。如:怎一个愁字了得 3、注意长音。如:梧桐更兼细雨~ 4、注意语速。如:寻寻觅觅 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读,然后再齐读一遍。 三、初读感知 哪个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愁 四、知人论世 我们以前也学过李清照的作品,表达的都是这种浓重的愁吗?生答:不是。举例,你像《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富有情趣,为何风格发生变化?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情趣相投,家庭美满。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金兵南下,二人辗转流亡,后丈夫因病去世,晚年时孤苦无依,居无定所,饱尝颠沛之苦。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如《声声慢》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下面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去传达一位饱经沧桑、孤独无依、国破家亡的敏感的女词人椎心泣血之作。齐读 五、品读鉴赏 们通过上面的学习,知道了作品的愁,为什么会有这么浓重的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李清照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愁的? 1、叠词 运用叠词: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找学生读,注意语速,学生点评。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其他作品的分析甚至自己的写作中 2、除了叠词的使用,词人抒发感情时运用了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3、这首词里直接抒情的句子是? 凄凄惨惨戚戚 怎一个愁字了得 4、词人间接抒情是借助的是:淡酒、秋风、秋雁、黄花、梧桐、细雨 小组合作探究: 我们喜欢“????????????????”(词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内涵),如在《?????》(作品名称)中的“??????????”(含有该意象的诗句)。在《声声慢》中,它体现了词人 的情感。 5、教师分析淡酒、雁、黄花、梧桐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李清照的愁情时,才发现在我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空前绝后的女人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当我们偶尔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美神。 五、以愁作结 带给词人这般动人心魄的愁苦,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一个国家的命运,深刻影响着每一家。没有国的发展强大,哪来一个家的幸福快乐。说道这,我们也要为我们强大的国点赞,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点赞。 师生齐读全词 六、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用读的方式感悟了易安词的特色,品味了婉约词的风采,体会了我们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课堂虽然短暂,我衷心的希望我们能够记住这个虽然弱小,但是伟大的女词人!愿我们能够沐浴在我们中国传统诗词当中,去咀嚼品味,含英咀华,快乐地成长。 七、作业 词中一个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幅意味深远的画面,请选择一个场景,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画面,100字左右。 《声声慢》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并学习过李清照的作品。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二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声声慢》效果分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词作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