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畜禽产地检疫现状及发展趣势..docx

洛阳市畜禽产地检疫现状及发展趣势..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洛阳市畜禽产地检疫现状及发展趣势 核心提示: 洛阳市动物检疫站 王明旻洛市政 [1991]2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产地检疫工作的若干规定》的下发后,我市拉开了畜禽产地检疫工作 的帷幕,十多年来我市各级畜牧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工作,大胆创新,取 得 ... 洛阳市动物检疫站 王明旻 洛市政 [1991]2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产地检疫工作的若干规定》的下发后,我市拉开了畜禽产地检疫工作的帷幕,十多年来我市各级畜牧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工作,大胆创新,取得很大成就,打下了畜禽产地检疫的坚实基础,组建了产地检疫队伍,建立了畜禽产地检疫网络,实行了报检 制度,年产地检疫畜禽 300 多万头 ( 只) ,查出染疫畜禽头 ( 只) ,为防止畜禽疫病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产地检疫的发展历程 1988 年农业部下属了《关于印发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三个配套法规的通知》要求各地把检疫工作的重点移到产地检疫上来, 1992 年洛阳市政府下发文件开展产地检疫的文件,根据我国其它地区的工作经验,采用以基层乡镇畜牧 兽医站为主体,发展适量产地检疫员的形式,提出畜禽检疫不出村不出场,推行村村设产地检疫员的模式。我市经过推荐培训选拔,产地检疫员多时可达八 百余人,加上正式的动物检疫员,数量超过 1000 人。提出三种参照模式,一是以报检点为圆心的幅射式;二是以集中报检式;三是重要路口把关式。各地政 府纷纷下发开展产地检疫的文件,成立机构,培训人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工作一度也有起色。鉴于以上原因,多年来产地检疫工作虽然常抓不懈,但成效不佳,队伍建了散,散了建,反反复复,受检率一直低水平徘徊。 二、产地检疫目前的现状 2002 年后,我们经过对我市地理特点和畜禽养殖情况的分析,我市地域面广,地理特点以山区、丘陵居多,农村人口及畜禽养殖分散,畜禽养殖量小的特点,认为我市村村设产地检疫员的形式不符合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我们认为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打破乡镇区划,在交通便利、养殖集中、交易频繁的地方合理设置规范产地报检点,以动物检疫员为主,同时适当吸纳少量助检员辅助工作,推行报检 制度的方式比较符合我市实际。,每个报检点有 1-3 名检疫或者助检员组成,现有检疫员 349 人,助检员 83 人。产地检疫人员作为检疫员的助手工作,协助检疫员工作,只实施检疫不出证,每个报检点按照五有四到位三规范要求设 置,即有人员、有牌子、有电话、有房子、有制度;人员素质到位、检疫设施到位、记录到位、服务到位;出证规范、检疫操作规范、行为规范。目前我市有产地检疫报检点 144 个初步建立了产地检疫网络。目前各县区报检点数量如下:偃师 11 个,伊川 23 个,汝阳 18 个,嵩县 16 个,栾川 18 个,新安 13 个,洛宁 8 个,宜阳 15 个,孟津 9 个,洛龙 6 个,吉利 1 个,西工 1 个,老 城 3 个,高新区 2 个,在报检点的设置上不要求数量,但要求规范要求实效,一年多来,在这报检点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效,畜禽受检率大大提高,部分县区畜禽受检率由过去的 30%提高到 70%,例如偃师、宜阳、新安嵩县等。产地检疫报检点和形式符合我市实际,通过两年的运行,受检率有明显提高,但与 实际出栏畜禽数量仍有较大差距,不断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改革我们的做法,想方设法创新工作非常必要,汝阳县上店分站检疫人员认真负责,坚持长年值班,对出栏畜禽严格管理,到场到户检疫,年检疫收入超过五万元,是全县十五个分站中是收入最好的,每人工资超千元。因此我认为不是我们目前的检疫模式不好,而是我们的检疫人员的责任心尽到没尽到,是否完全彻底按照上级要求去实施。 三、产地检疫主要问题 1、群众报检意识不到位。群众对产地检疫不很了解,法制观念淡薄,认为检疫要收费,主动报检的少,逃检、拒检、拒绝交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2、产地检疫人员素质低,基层管理不严格。过去产地检疫人员大多由是由村兽医,防疫员、经纪人和农民组成,成份复杂,素质较差,不专职,造成管理难度大,检疫水平低,检疫事故多,影响检疫队伍形象。目前虽然大多数产地检疫人员是动物检疫员,也有部分动物检疫员屠宰检疫完成后就回家经营自己的兽药门市或忙于其它,不能够全天实施值班,这反映基层管理不严格。规章制度不健全。 3、基层兽医站及产地检疫人员积极性不高。过去大多数县区对于产地检疫收入采用 3:3:4 分配办法,县站乡站各分三成,产地检疫员分四成,产地检疫量和检疫收费本来就不高,检疫人员面对的是本村乡邻,收费难度大,待遇也不高,普遍缺乏积极性,产地检疫人员的工资从检疫收费中支出,相应减少了基层兽医站的收入,无法实现资金积累,因此兽医站人员也缺乏积极性。 4、检疫收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无法解决产地检

文档评论(0)

138****55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