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 国文知识教学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朝:爱情的追寻 (1)吴歌——产生于江南 特色:吴侬软语,柔媚动人 (A)如〈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B)如〈子夜歌〉:“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南朝:爱情的追寻 (2)西曲——产生于襄阳附近、建康(南京 )西边。 特色: 仍以恋歌为主,较吴歌直接。 如〈孟珠〉:“阳春二三月,草与水 同色。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识。” 北朝:野性的呼唤 多写与游牧生活相关的事物,如: (1)〈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折杨柳枝歌〉: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简介:唐的乐府诗 1.初唐:沿袭乐府古题,内容意境却别开生面。如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盛唐:除拟乐府作品以外,亦自制新题: 如杜甫〈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溼声啾啾。” 3.中唐: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 中唐“新乐府”运动 性质:新乐府为乐府新题之简称,与乐府旧题相对而称,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 人物:元稹、白居易。 音乐性:新乐府不入乐。 内容:反映生活、时事的写照。 目的: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所谓“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即说明诗歌具有社会功能和讽谕作用。 中唐“新乐府”运动 主张: 1.只能诵,不合乐。 2.侧重写实,反映社会问题。 3.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能“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闻”。白居易以讽喻诗改革时政之举,其诗力求老妪能解,为中唐社会写实派代表。 乐府诗选集 1.《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 录先秦至南朝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 2.《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所编,收录自汉 至梁的诗歌。 3.《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收录上起唐 虞下至五代作品,总括历代乐府诗。 乐府诗的影响 现实主义精神 1.用诗歌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精神,启发了后代诗人。 2.魏晋时的“建安风骨”、唐朝杜甫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都直接受到乐府诗的影响。宋朝及其后的诗人,或用乐府古题“缘事而发”的精神为指导。 乐府诗的影响 3.乐府诗在表现手法、形式创造上,对后世诗歌创作也有重要影响。如它的叙事性、人物刻划手法以及设为问答的方式。(从辛延年的〈羽林郎〉,到曹植的〈美女篇〉,以及杜甫的〈三吏〉、〈三别〉和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诗作中,都可看出体制和手法的一致) 乐府诗的影响 4.乐府诗的语言朴素、简洁、生动,如明胡应麟所说:“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至,独擅古今”。可说历代优秀诗人都从这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中得到了滋养。 乐府诗的影响 5.乐府诗促进了五言和杂言体的成熟,使诗歌在《诗经》(四言)、《楚辞》(骚体)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一步,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后,文人诗歌创作中的五言和杂言诗,日趋发展和繁盛。 乐府诗作选 〈江南可采莲〉 〈上邪〉 〈战城南〉 〈长歌行〉 〈东门行〉 〈佳人歌〉 李延年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汉乐府诗选: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语译】江南可采莲,莲叶鲜碧清圆。鱼儿在莲叶间向东、南、西、北四面游动,穿来穿去。 乐府诗 乐府诗的起源 乐府的音乐性 狭义的乐府 广义的乐府 乐府诗创作的来源 乐府诗的形式与特色 乐府诗的流变与简介 乐府诗选集 乐府诗的影响 乐府诗作选 乐府诗的起源 乐府释题:乐是音乐,府是官署,“乐府”是古代官设的音乐机构。 性质:入乐可歌,配乐的歌辞。 由来:秦代已有,汉武帝立乐府官,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以搜集和制作诗乐。 乐府诗的起源 异称:“歌”、“行”、“歌行”、“引”、“曲”、“辞”、“吟”、“谣”、“调”、“唱”、“怨”、“叹”。 内容特色: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多为叙事,反映时代。 乐府诗的音乐性 1. 可入乐︰ (1)汉、南北朝的民间歌谣。 (2)拟乐府:文人拟作可歌的乐府。 2. 不入乐︰ (1)采乐府旧题创作。 (2)中唐元稹、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不用乐府旧题,采乐府精神、手法创作。 狭义的乐府 1.汉魏六朝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词。 作品:〈饮马长城窟行〉、〈陌上桑〉等。 作者:多为民间、不知作者。 2.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