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背诵诗歌。
2.感知意象,把握情感。
一、课前检查,导入新课。
(一)检查预习,巩固字词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满载( )
斑 斓( ) 笙 箫( )
(二)解题,导入新课。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从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1、康桥是什么?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1922年,诗人曾游学于此,在康桥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他有时在葱绿的草坪上,看书或看云,有时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有时在星光下听水声……,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开启了他诗人的性灵;康桥浓郁的文化熏陶,使他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道路;在康桥,他一见倾心地爱上了活泼美丽的中国少女林徽音,这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让他刻骨铭心。
可见告别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仅仅是这些吗,还是什么?请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
2、别,告别,离别。可见这首诗是送别诗,情感可能以离别的愁绪为主,那么情感一直是离别的忧愁吗?请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解决。
3、再,又。这是第三次告别康桥。1922年回国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写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故地重游,思绪万千,在归国的海轮上,创作了《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谁又能忍受与魂牵梦绕的康桥的三次离别呢,何况还是徐志摩那可敏感多情的诗人呢?
让我们走进诗歌,走进徐志摩多情的内心的世界。朗读诗歌,用声音演绎情感。
二、整体感悟,诵读体味
指读学生1,其他同学评价。
学生2再读。学生评价。体味情感。师:什么地方声音应高一些?“寻梦”一节中的“星辉斑斓”“放歌”可大声释放心中的蕴藏的情感,也看适当放低,为下一节的急转直下蓄势。
生3读。评价。那里应低柔一些?轻轻的,悄悄的。哪里最低沉?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哪些地方应该停顿?作别 西天的 云彩(突出依依不舍之情) 沉默 是今晚的 康桥(心中的压抑与失落)哪些地方应该重读?金柳、(突出惊喜之情)甘心(突出作者沉醉、心甘情愿)轻读?
4、总结主要意象与情感变化。抛物线
教师范读:淡淡的忧伤,对康桥的眷恋的深情。
总结:从惆怅到欢喜到沉醉再到第5节的忘情沉醉达到高潮,第6节陡然跌落沉浸于寂然、沉默,最好带着无限的迷惘、洒脱飘然离去。在诗歌中,徐志摩的情感变化正如这抛物线,委婉曲折,美丽。这一切都是基于对康桥不可遏止的爱,还是激情,是深情还是一种热烈的柔情。情因景生,景因情活。
三、深入分析,品味意象
深入研究,小组合作
1、组内分工鉴赏诗歌的七个小节,以鉴赏意象为主。(3---4人)
教师示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金柳,是夕阳照射下的柳树,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好像美艳的新娘。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有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而“艳影”在心头“荡漾”则把景与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物我合一。
2、小组内展示
3、课堂展示
总结:“云彩”“金柳”“水草”“清泉”“彩虹似的梦”“寻梦”,纵观全诗 “再别康桥”,作者告别的“康桥”是作者曾经求学的那个风景优美的学校与城市,也是那段温馨美丽的回忆,更是自己生命中以三个大字“爱,自由,美”为主的梦。
四、配乐诵读,体味诗歌之美。
1、指读。
2、齐背全诗。
五、作业。
1、默写诗歌。
2、合理使用意象,写一首小诗。
《再别康桥》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为高一学生,虽然之前在初中也接触过现当代诗歌,但那只是浅尝辄止,侧重诵读。对于《再别康桥》这样的新诗,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尤其在景象与情感的理解上,学生较难把握。
首先对于“意象”只是粗知概念,至于通过分析意象特点,感受诗人的情怀则更是不知从何入手,所以在这节课上先给出示范教授步骤,然后按照既定步骤品味意象,学习诗歌。
其次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再别康桥》的时候,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
学生的兴趣点可能会放在首尾两节或者“金柳”的比喻手法上,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学中应好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作品。诗歌的语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数学_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 高中生物_生长素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生长素专题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美术_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美术_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英语_Saving the Antelope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Saving the Antelopes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听颖师弹琴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历史_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再别康桥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语文_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7).doc
- 高中语文_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课件设计(精选6).ppt
- 高中语文_错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错误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多用电表的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多用电表的原理》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物理_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3).doc
- 高中物理_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