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安定城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安定城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定城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典诗歌在苏教版必修教材中占有一定量的篇目,又另设选修《唐诗宋词》足见其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商隐是唐诗的优秀代表人人物,《安定城楼》是古典诗歌里的精品,境界阔大、风骨健举、情感沉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古代诗歌鉴赏基础,但对诗中典故所蕴含的深意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安定城楼》的用典丰富诗歌内容、增加了理解难度。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明确典故,体味作者幽深的情感。 2、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内涵,体味作者深沉忧愤、壮怀难抒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目标: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他的诗句来感受一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我们了解到的李商隐的诗歌大都是他的爱情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外一种风格的诗《安定城楼》。 2、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理解诗意,明确典故,体味作者情感。 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二、初读诗歌,把握节奏。 自读:学习一首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大声朗读本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点名读:找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教师点评,解决字音,提示注意) 指导读:我们知道,诗歌不同于其他散文、小说的地方就是一般他比较短小精炼,富有韵律,特别是格律诗更是如此,我们该如何读出它的韵律呢?我们首先要关注诗句的节奏、轻重、韵脚。(根据文本特点指导诵读) 请大家试着划出节奏和重音字词。 齐读:请大家齐读一遍你感受一下节奏。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请大家结合注释默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啊?(学生默读) 【预设答案】: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受到排挤的无可奈何和郁闷的心情。 2、作者抒发心中的这些情感的地点就是安定城楼,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预设答案】:春天时节,登上延绵高耸的安定楼一眼望去,近处生机勃勃,而远处天地辽阔而又有一点迷朦。登临楼远望,诗人心中往往触景生情,山河壮美而自己却如此落魄,不禁悲从心生。 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预设答案】心中倍感的迷茫和孤独。 4、我们不禁要问着迷茫和孤独来自何处啊?请找出相关诗句,进行赏析。 细读诗歌、品味情感。 颔联: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颔联用典。主要写了两个人:贾生和王璨。作者借用贾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呢?(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 【预设答案】我们知道典故有本意和用意:要想了解他的用意就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抓住“空”,贾谊才华横溢、博通经史,在朝廷受到排挤,终不被重用,空怀报国之情,空落伤心垂泪的愤懑、无奈。 “更”远游写出王璨不仅怀才不遇,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王璨去国怀乡,寄人篱下的苦闷心情的理解和同情;也委婉的表达出自己落第远游的无奈和前途迷茫的殷忧,以此二人自况,准确自然。 他们三人年少有才,不为所用。两个远游他乡、寄人篱下的失意之人,悠悠千古,思绪相通。作者以贾王自况。简洁、含蓄的表达了对贾王出众才能的仰慕,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的惋惜以及对自己同命相连的慨叹和愤慨之情。 颈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1)这两句我们读起来是不是怪怪的,什么原因呢? 【预设答案】:我们知道这首诗歌是一首七律诗,律诗讲究押韵、对仗,它的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为求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唐诗常用倒置现象。 正确的语序是:永忆白发归江湖,欲回扁舟入天地。暗用范蠡的典故表达出作者欲干一番大事之后,归隐江湖。 (2)王安石素来喜爱李商隐的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一警句,正是他最喜欢吟诵的佳句之一。 【预设答案】:它不仅对仗工整、气势雄浑,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把辽阔无边的“天地”和小如一叶的“扁舟”加以对比,组织成为一联。 既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既有回转天地的慷慨豪迈,又追求淡泊宁静的超远人生,不贪恋功名利禄,表现了归隐江湖的潇洒飘逸的风度。 有了前者,才能胸襟开阔,兼济天下;有了后者,就会区别于那些追名逐利之徒。纪晓岚曾经盛赞此联“千锤百炼,出以自然,杜亦不过如此”。情感抒发的豪迈而又深沉。 尾联: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诗人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