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6).doc

高中语文_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6).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高 ——杜甫 教学目标 1.诵读——初步感知。 2.赏景——掌握诗歌意象和意境。 3.悟情——学习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难点: 1、赏景——掌握诗歌意象和意境。 2、悟情——学习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方法:诵读 讨论,合作探究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贤;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题写的一幅对联,那么,为谁题写的呢?————杜甫。(学生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杜甫。来学习被誉为古今七律之首的绝世名篇——《登高》。 二、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作的诗歌被人誉为“诗史”。艺术上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诗圣”。(ppt) 教师补充: 胸怀大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理想 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他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三、整体感知 读——自由,反复读(专心投入)五分钟 读准字音,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指名学生读 ——听录音范读 ——全体齐读 问题一:刚才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感情充沛,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明确:凄凉、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情感基调:悲) 同学们,你们和国学大师王国维读过这首诗的感觉是一样的: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四、意象分析 王国维说这首诗“无一景”不显示出悲秋来,请同学们齐读一二两联,并把这两联中的景物找出来。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问题二:景物本身能不能表现“悲秋”情感,(如果能,我们暂且不论)我们先看一看杜甫另外两首诗中的句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学们,读一读,这四句给你什么感受?温暖和煦,高兴,快乐,春阳盎然,自然和谐 诗人给这些景物添加了一些修饰和描述的词语,景物就带有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就产生了不一样感受。这种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就叫做意象。 赏析诗歌时,就抓住诗中意象,紧扣表现意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同时抓取情感词,和表示冷暖色调的颜色词。 问题三:再来看本诗的意象,它们如何体现“悲秋”的? 教师师范分析,学生讨论展示 明确:①急风,是说风很大,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 2 \* GB3 ②天高,阔远,和诗人的处境结合起来,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 3 \* GB3 ③猿的啼叫是哀伤的,悲凉的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 4 \* GB3 ④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师:回鸟,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回,是低回,盘旋之意。是一只失群的孤鸟,形单影只,无依无靠。 共同鉴赏第二联,以上为例,交流讨论展示 = 5 \* GB3 ⑤落木,萧萧。树叶纷纷落下,落在林间,落在山间,落在路旁,更是落在诗人脚下,落在诗人心里。“一叶落而天下知秋”自然界进入秋天,诗人年事已高,也进入人生的秋天。又加以“无边”无边无际,绵延不绝。 = 6 \* GB3 ⑥长江,滚滚。波澜壮阔,汹涌澎湃。 师:古人在无穷的时间前面对短暂的生命,他们是怎么来处理这一对矛盾的? 明确:王羲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生命虽短暂,却应积极有为;苏轼“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生命短暂,要懂得以平常、豁达之心来看淡生活的得失荣辱。把落叶缤纷与波澜壮阔结合在一起,悲凉中又有悲壮。 小结:诗人站在高天之下,疾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哀鸣,仿佛一直孤鸟。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心头涌起的是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再读,加深对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