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docx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吴晓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市 100039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 No. 2002-3068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基金资助项目 , No. 02JL20 通讯作者 :谢立 , 100054, 北京市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xl811cn@163.com 电话 : 0102276 收稿日期 : 2005-01-29 接受日期 : 2005-03-03 摘要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为嗜肝性慢性病毒 .HCV 感染后,患者的起病和临床症状极不典型, 以亚临床感染为多见,容易造成漏诊 .HCV 感染的慢性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较乙型 肝炎易早期出现肝硬化、 肝癌,死亡率较高 .因此 HCV 的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 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用于 HCV 感染诊断的两项主要指标为抗 -HCV 和 HCV RNA ,现多采用的第三代检测抗 -HCV EIA 试剂增加了 HCV 基因组 NS5 区表达的蛋白作为 抗原,进一步提高了试剂的敏感性, 但还存在 “窗口期 ”漏检的问题 .HCV RNA 检测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但检出率较低,检测复杂,也可出现假阳性 .作为抗 -HCV 检验的补充试验, HCV 核心抗原的检测对处于 HCV 感染 “窗口期 ”的个体检测有很大价值 . 谢立 , 吴晓东 .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13(7):884-886 0 引言 丙型肝炎病毒是单股正链 RNA 病毒 .1991 年,国际病毒命名 委员会 (ICTV) 将其归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 [1] ,其基因组含有一个大约 9033 个核苷酸 构成的大开放读码框 (ORF),可编码 3010-3033 个氨基酸的多蛋白前体,多蛋白 N 端的 1/4 依次为核心蛋白 (C) 和包膜蛋白 (E1 和 E2) 等结构蛋白,其余依次为 NS2、NS3 、NS4 和 NS5 等非结构蛋白 [2] ,膜蛋白分布于病毒表面, NS3 蛋白具有蛋白酶的功能, NS5 蛋白为一依赖 于 RNA 的 RNA 多聚酶 . 与其他 RNA 病毒一样, HCV 基因组有很大的变异性,可能会引 起其分子生物学行为、感染性、临床致病性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诸方面的不同 [3-4] .现已证 实, 90%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  (NANBH)  为  HCV  感染所致  [1] ,35-50% 的非甲非乙型 肝炎发展为慢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2] .  自从  1978 年  Shirachi et al  首先报道用双向免 疫扩散法在输血后肝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找到了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的抗原和抗 体,而后不少学者利用放射免疫 (RIA) 和酶联免疫 (ELISA) 等方法都曾找到了特异性的丙型肝 炎病毒抗原和抗体 [5-6].1989 年, Choo et al 从大量有高度传染性的黑猩猩血浆中提取核酸, 经逆转录和分子克隆并进行筛选,获得了部分 HCVcDNA 序列,并表达重组抗原,建立了 特异性抗 -HCV 血清学的检测方法 [7-8] ,使丙型肝炎的研究成为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们就 HCV 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1 丙型肝炎病毒抗 -HCV 的检测 随着血液制品在世界范围的流通, HCV 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为了控制丙型肝炎病毒的血 液传播,世界各国均开展了对献血员抗 -HCV 的检测 .常用的抗 -HCV 诊断试剂采用间接酶联 免疫法 (ELISA) ,其基本原理是以 HCV 抗原包被酶标板,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 IgG 与被检血清中的抗 -HCV 反应,邻苯二胺 (OPD) 或 3, 3’5,5’-四甲基联苯胺 (TMB) 显色后, 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阴阳性判断 .该方法中包被抗原的组成和质量是关键因素 .第一代抗 -HCV ELISA 采用的抗原 C100-3 是 HCV 非结构基因 (NS3/NS4) 和人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嵌合 后表达的融合蛋白,灵敏度低,漏检率较高 ;第二代抗 -HCV ELISA 在第一代基础上增加了 核心区重组蛋白 C22 和 NS3 区重组蛋白 C33c,虽然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有很大改善, 但仍不 能排除由于重组融合蛋白带来的少数假阳性和极少数的漏检 [9] .目前我国多采用第三代抗 -HCV ELISA 试剂,其包被抗原为 HCV 核心抗原、 NS3、NS4 和 NS5 抗原,特

文档评论(0)

q96tcntzo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