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历史_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程标准】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戚继光抗倭反侵略斗争的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老师提供的图片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会郑和的船队是友好的使者、和平之使。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直观展示法等方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郑和简介的动画片 问:片中人物是谁?有什么重大贡献?生活在哪个朝代? 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01 拥抱海洋 郑和下西洋 展示地图,说出西洋的范围。 结合材料“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和课本内容,总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根据地图,知道郑和下西洋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并完成郑和下西洋概况的表格。 展示表格,对比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地位。 根据图片和材料,总结郑和的船队的特点并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小组讨论:郑和远航为什么取得成功? 抗拒海洋 第二节 戚继光抗倭 明确倭寇的含义,结合材料了解明初为何没有形成倭患。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自主探究明朝中后期倭寇酿成祸患的原因。 图片展示戚继光为抗倭所做的准备。 概括戚继光抗倭的战况。 结合材料,小组讨论: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自主探究,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播放视频,感受生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的爱国之情。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出示《七子之歌》歌词片段,让学生了解澳门名称的来历,了解葡萄牙殖民者如何攫取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自主探究,明确西洋范围。 根据材料,归纳总结目的。 自主探究,完成表格。 归纳总结。 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观看图片。 知道戚继光抗倭的过程。 阅读材料,小组讨论。 知道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观看视频。 知道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史实。 形成历史时空概念。 平日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强民族自豪感。 理解郑和的船队是友好使者、和平之使。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知道戚继光反侵略战争的决心。 知道戚继光反侵略战争的史实。 培养提取材料的能力、论从史出的观念。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 以史为鉴 展示课堂小结的示意图。 展示近代以来中国海洋权益受到威胁的图片。 播放视频。 完成课堂小结的图表。 观看图片。 观看视频。 知道:国力的强弱关系到外交状态。 知道海洋的重要性。 祖国因我而富强,我为祖国而自豪。 课后反思 本课的学习内容故事性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都有许多对应的史事记载、小说描述、电影电视等。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自己通过资料的交流去把握史事,感受人物精神。但要注意的是,初一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时只停留在表面,这需要老师多加一点拨和指导。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节奏的把握,不能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课堂上应让学生自己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可以尝试把戚继光抗倭和岳飞抗金进行比较,在比较重感受人物精神和事件意义。 (2016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情分析 授课教师: 知识上,初一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有粗浅的印象,知道这两件史事的存在,但没有具体细节支撑,也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两件史事。思维上,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能够对历史文本进行初步归纳与解读,并开始有意识地去辩证分析问题,但理性思维仍旧较弱。情感上,学生对这两件史事的发生有着直觉的钦佩与自豪,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细节根据,因此这种钦佩与自豪只停留在感觉层面。 针对以上学情,本课首先可结合教材与补充材料完善学生对两件史实的认知,并通过合作探究从更深的对外关系层面挖掘史实背后的历史意义;其次可多运用历史画作、照片、地图等资源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施展并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情感共鸣;再次可通过对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