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三角函数的应用(1)
学习目标:
1.了解仰角、俯角的意义。
2.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1.经历探索用仰角、俯角测量楼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2.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根据题意,了解有关术语,准确地画出示意图.
学习方法:
探索——发现法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甲、乙两幢楼,从甲楼顶部A处测得乙楼顶部C的仰角为45o,从甲楼顶部A测得乙楼底部D的俯角为30o;已知甲、乙两楼的距离BD=60m,求甲、乙两楼高。
二、解决问题:
1、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 m)
2、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来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角由40°减至35°,已知原楼梯长为4 m,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多少?楼梯多占多长一段地面?(结果精确到0.0l m)
三、随堂练习
1.如图,一灯柱AB被一钢缆CD固定,CD与地面成40°夹角,且DB=5 m,现再在C点上方2m处加固另一条钢缆ED,那么钢缆ED的长度为多少?
2.如图,水库大坝的截面是梯形ABCD.坝顶AD=6m,坡长CD=8m.坡底BC=30m,∠ADC=135°.
(1)求∠ABC的大小:
(2)如果坝长100 m.那么建筑这个大坝共需多少土石料?(结果精确到0.01 m3)
3.如图,某货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达后必须立即卸货.此时.接到气象部门通知,一台风中心正以40海里/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受到影响.
(1)问: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多少小时内卸完货物?(供选用数据:≈1.4, ≈1.7)
九年级学生数学学情分析
一、学生年龄与认知特征
九年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的高峰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同时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有一定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二、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特别是前面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的运用,这些都为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学生有待提高的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中,对多数学生来说,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是个难点,所以要在图形变式上多下功夫,分解难点;同时加强学生的“数形转化”的能力;另外,这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实数运算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1、学习效果评测结果
本次检测题目量少,但思维量大,具备代表性,
A组题目较简单,全班约有80%的同学都能做对,约26%的同学选取的方法简洁明了;B组题目是取自2013年的泰安中考题,约有50%的同学能做对。
结果分析
因为课上引导学生对图形的变化总结了规律,并且是立即对应检测,整体来说,学生掌握不错,多数同学能在图形中找到直角三角形,也能找到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那条高线。但是,又因为教师平时要求不严格、学生眼高手低,导致解题步骤书写不规范,随意性强,不能做到一步一个台阶,步骤跳跃式的呈现;另外,此次检测还暴露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导致会做却做不对、会做但所用时间过长。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这一节教学重点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不能仅靠一节课提高转化的能力,在后续的学习中,针对学生在此次检测暴露的缺点,注意常抓三点:
1、解题步骤书写规范;(稳扎稳打)
2、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要提高;(做有心人,找技巧)
3、分析问题,数形结合的能力要提高。(总结规律,万变不离其宗)
《三角函数的应用》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三角函数的应用是继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后给出的,共两课时。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河宽问题、河坝地基问题。每道实际问题都是在数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让学生从数学问题到实际问题,再转到数学问题,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学生形成把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转换成数学问题进行求解的思想,并运用构建方程的思想达到数与形的结合。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个人感觉有以下几点值得坚持做下去:
多媒体课件简捷生动,穿插几何画板演示,通过图片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出所提出的问题,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吸收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生物_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生物_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2).doc
-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我爱这土地教学课件设计.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