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将相和》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将相和》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找人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分别是什么故事? (教师借机板书) 2.再请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段。 (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 1 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 讲了什么? 第 1 页 通过读书,学生马上知道这是在向我们交待时代背景。 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后面三个故事 的总起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它的重要性。 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 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通过默读,学生知道: 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 着急。 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 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3.再默读这一大段。同时思考: 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同学联系文章的第一句去思考,“秦国最强”中的“最强”是最为强大的意思,“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说明秦国以强欺弱,非常专横。然后再让同学想一想赵王为什么着急。同学们如果认真读书就会发现第 3 自然段直接介绍了赵王着急的原因。因为赵王深深地知道秦王以城换璧是假的,只不过想把无价宝骗到手,如果赵王把和氏璧送去给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像信上说的那样把 15 座城给赵王,只能是白白吃亏,轻易地就让秦王占到 第 2 页 了便宜。但如果不按秦王信中 的那 去做,又怕秦王以此 借口派兵 攻,到 遭殃的 是 国。正是因 如此,所以 国的群臣才束手无策, 国因想不出两全其美的 策才着急。 2)正在 的 候,有人 有个 相如勇敢、机智,也 能解决 个 。 同学 想一想: 相如是在什么情况 下出 的? 表 人物品 有什么作用? 系上文,同学 知道 相如是在 王与众臣“ ”的 候出 的。因 大家都 得很 ,而 相如知 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智勇敢的精神。 3)面 个 , 相如是怎么 的?“理屈”你如何理解? 一 相如 的 ,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教 在引 学生 第 6 自然段的 候,先抓住“想了一会儿” 个 ,使同学 理解他在想什么,其 他不是在想去不去,而是在想如何既能保住和氏璧,又能不 秦王 兵制造机会。接着 同学反复 一 相如 的 ,抓住“愿意去”。体会出 相如的勇敢。然后分析了两种可能性和两种 作。“如果真的?? ,就 ??”、“如果不肯??一 定??送回”, 两句 运用了两个复句, 都是假 关系的, 明他把 分析得非常透 , 策也 好了。“一定” 一 我 看出了 相如的胸有成竹。最后体会“理屈”, 第 3 页 就是“理亏”的意思。这也是蔺相如故意造成的一种局面,迫使秦国不能出兵,也使赵国由现在这种左右为难的被动局面,转成主动的局面。这些地方充分说明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也表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 4)轻声读第 8 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 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 在指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体会 出秦王是怎样喜欢和氏璧的。 通过读第 8 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学生马上会找出“双手捧”、“一边看一边称赞”这说明和 氏璧的确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连见多识广的秦王都这样爱不释手,更可知它的价值。“绝口不提”一词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再体会一下,秦王“骗宝”的丑恶嘴脸一下子暴露在我们面前。这也是在蔺相如动身前大家早就估计到的。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蔺相如才会有下面的表现。 看到秦王无意拿城换宝,蔺相如想出了宝玉有瑕的办法把玉要回。他先是“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这一言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秦王听他这么一说,也就把和氏璧又交给了蔺相如。这时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这一部分要抓住“捧”、“退”、“靠”、“站”这几个动词,体会蔺相如 第 4 页 的机智和勇敢。 接着再读蔺相如的话, 先抓住“理直气壮”,让同学理解他的勇敢;他的一番话,又表现了他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在秦王假意应允以城换宝以后,相如又是怎么做的呢?读了 第 8 自然段最后几句话我们就知道了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