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2.疏通文义,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重点)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的关系,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及用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跨栏飞人是谁,你知道吗?可是有哪位同学知道他称为一名跨栏选手之前是一个什么项目的运动员吗?那么又是谁发现了他的跨栏天赋呢?可以说没有孙海平教练这个伯乐,就不会有刘翔这匹千里马,也许今天他还会默默无闻。可见,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作用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散文家韩愈的《马说》。
2、走近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
二、自主学习,预习成果展示:
1、听课文录音,指导朗读划分节奏。
2、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3、全班交流:
(1)、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2)、一词多义:
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 因为。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B、食不饱: 吃。
其: A、其真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3)、通假字:
(1)、食马者不只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sì 同 饲 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 xiàn 同 现 表现出来
(3)、其真无马邪 邪 yé 同 耶 表示疑问,吗
3、翻译课文,要做到字字落实,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
三、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 ”“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4、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四、拓展延伸:
1、 背景链接: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辩论:当今社会还需要伯乐吗?
3、思考:当今社会怎样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五、 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完成课堂练习:
1)、选择注音和解释都有错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dàn 十斗为一石?)
B、不以千里称 (称: chēn称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
D、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huò,有时)
2)、解释加点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 道: ?????????????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其真无马耶
4)、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数学_圆周角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第九章第1节 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第九章第1节 压强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3).doc
- 初中英语_Unit 5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A(1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Unit 5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A(1a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八年级下册unit5 section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八年级下册unit5 sectionA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初中语文_马说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