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7
名目: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云南省陇川县
编号:Ⅷ—41
2007年6月命名国家级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项老赛 男 1960年生人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云南省陇川县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作品赏析
[赏析概述]
户撒刀的造型艺术,依托其手工制作工艺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特点,刀叶、刀柄及刀鞘的造型和装饰都具有独特的构成和组织方式,可谓各有千秋又浑然一体。七彩刀、景泰蓝珐琅、夹钢、走铜等为代表的装饰工艺极尽工艺美质,形、质、色等造型艺术的基本内涵无不体现阿昌族人多元的文化和艺术修为。造型艺术结合户撒刀审美特征的深刻艺术内涵体现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共性又独树一帜。“刀文化”和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户撒刀以物以致用、多元文化、意象写实和精神诉求为普遍的造型特征和方法,将以追求自然美、工艺美和装饰美的审美意念完美的诠释,在体现其极尽的造型和工艺美感的同时,更诉诸了阿昌族的开拓精神和民族情感。作为阿昌族民族文化的标志,户撒刀也被赋予了人文的内涵——“刀魂”。户撒刀工艺、文化和产业发展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经济和文化兼顾的发展形式不论是无意识生成,还是有意识地引导,它都能为我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提供一些经验。无论于其自身,还是广大民族民间工艺的从业者,这一发展理念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的整体战略。
户撒刀历尽千年的沧桑,代表了户撒阿昌族古老的民族文化,也维系着当地各民族之间良好的友谊,缤纷多彩的工艺美术内涵和博大精深的“刀文化”传达着其独特的人文思想,表达着阿昌族对友谊的珍视和期望融入现代社会并保有文化多样性的不懈求索。
图1 户撒刀——镇宅刀
2014年7月拍摄于户撒乡刀具店
图2 户撒刀——传统的傈僳族长刀
2014年7月拍摄于户撒乡刀具店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传统金属工艺项目建设小组
2015年3月于北京
注:根据资源库建设“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考察小组考察、收集资料编辑整理。
编写人:陈金梅 梁东洋
摄 影:李友友 段岩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好搜百科、中国网、齐鲁网等
名目: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云南省陇川县
编号:Ⅷ—41
2007年6月命名国家级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项老赛 男 1960年生人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云南省陇川县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说藏刀]
藏刀,又称藏腰刀,它不仅是西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用具,而且由于它的形状、工艺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描述藏民族特征时,总把人与刀联系在一起。藏刀不仅是实用性很强的用具,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藏刀成为户撒刀的新“家族”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是在茅草尖形腰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十几种规格,长的尺余,短的不足三寸。20世纪70年代前,户撒阿昌小尖刀就已进入藏民区,但不是专门供应藏族的商品,是南来北往的商贾自用的。上乘的藏刀主要来自印度和国内四川等地。20世纪70年代初,藏刀供应脱节。1973年迪庆州和陇川县达成协议,经过双方对藏族刀样品和户撒小尖刀的对比考察,取原藏刀和户撒尖刀之长,设计出新型的产品,由户撒刀具厂组织名师生产了第一批新藏刀。其款式、质量特点是:厚叶茅草尖,两面开双槽,钢质优良,淬水特异,工艺精湛。淬水是户撒刀质量的核心工艺,过去水(油)质配方是保密的,今天也各具特色,各有一手,甚至水的颜色都与刀质有关系。刀的整体质量不但能切割竹木、皮肉,还可砍剁猪、牛骨头,便于游猎、野炊,屠宰使用。柄鞘的装潢或铜或银皮包裹,压有“龙戏株”、“凤朝阳”等图案,用特殊制剂洗擦,光彩夺目。户撒生产的藏刀,价格便宜合理,钢火特好,式样美观,不论质量或外观都超过印度进口刀,因而受到藏族同胞的欢迎和称赞。此后,藏刀生产迅速发展,产品很快远销到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海南及东南亚国家,日本、德国、南美商旅也纷纷发函来订货,阿昌刀也随藏刀的生产而扬名海内外。
作品名称:藏刀
创作年代:当代
规 格:长45厘米
地 区: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
2014年7月拍摄于云南民族村阿昌族民居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传统金属工艺项目建设小组
2015年3月于北京
注:根据资源库建设“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考察小组考察、收集资料编辑整理。
编写人:陈金梅 梁东洋
摄 影:李友友 段岩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好搜百科、中国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