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根际是指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场所。根际微生物通过分解凋落物,
活化土壤中的矿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当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较低时,根际微生物与植
物之间易出现养分竞争,从而影响地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研究根际微生物对养分
限制的响应,有助于理解根际微生物调控土壤养分循环的作用机理,实现土壤养分的
有效利用。本文以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封育20 年的撂荒地、20 年生的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山杏 (Armeniacasibirica)及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人工林为
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生态
化学计量比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养分代谢的关系。研
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
()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中除容重外,其余均受到植被恢复类型的显著影响。自
然封育20年的撂荒地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氮磷比均显著高于三种人工林(P0.05),
其根际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分别是油松、山杏和刺槐的2.66倍、1.54 倍和2.41倍。与自
20 57.78%
然封育 年的撂荒地全氮含量相比,油松、山杏和刺槐人工林分别降低了 、
41.67%和55.56%。自然封育20 年的撂荒地的氮磷比分别是油松、山杏和刺槐的2.71
倍、1.76倍和2.29倍。
2 β-1,4- β-1,4-
()植被恢复类型对 葡萄糖苷酶和 乙酰葡糖氨糖苷酶的活性有显著影
响。自然封育20 年撂荒地的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三种人工林 (P0.05),
分别是油松、山杏和刺槐的3.33倍、1.70 倍和2.74 倍。自然封育20 年撂荒地和刺槐
β-1,4- P0.05
人工林的 乙酰葡糖氨糖苷酶活性较油松和山杏人工林 ( )有显著提高。而
植被恢复类型对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3)四种植被恢复类型中,细菌以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Acidobacteria Ascomycota
( )和酸杆菌门 ( )为主,真菌以子囊菌门 ( )
和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为主。细菌群落主要受到灌木的多样性、β-1,4-N-乙酰葡
糖氨糖苷酶、草本的生物量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影响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是
ln NAG :ln AP
( ) ( )。
(4)四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中的氮元素均能满足植被和根际微生物的生长。而四
种植被恢复类型中,只有山杏人工林土壤中的磷元素能满足其植被和根际微生物的生
Onygenales Crossiella
长。爪甲团囊菌目 ( )和克洛斯氏菌属 ( )的相对丰度与元素比
率阈值(TER )显著相关,表明爪甲团囊菌目(Onygenales)和克洛斯氏菌属(Crossiella)
C:N
是调节其根际微生物氮养分代谢的关键菌群。湿伞属 (Hygrocybe)、MND1、SBR1031
Subgroup-7 TER Hygrocybe MND1
和 的相对丰度与 C:P 显著相关,表明湿伞属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间歇性禁食通过肠道微生物抑制小鼠肠道脂质吸收和促进白脂棕色化.pdf
- 生物质炭基专用肥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pdf
- 肌内脂肪沉积基因PPARγ2、FABP4、DGAT1在牛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对脂肪沉积影响的比较.pdf
-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pdf
- 猴源MYH9羧基端蛋白阻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研究.pdf
- 花旗松素、山奈酚和根皮素对猪精子保存效果的影响.pdf
- 花椒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研究.pdf
- 矮秆基因Rht15的初步定位及其对硬粒小麦光合生理和重要农艺性状的效应.pdf
- 猪GM-CSF双抗体夹心ELISA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pdf
- 纳米生物炭对Cd在异质介质中运移的影响研究.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