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认知失调理论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doc

运用认知失调理论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用认知失调理论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摘 要:认知失调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课堂工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来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从而增强课堂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认知失调 学习能力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他认为:在对任何问题和事件上,人总有一种要保持其认知协调的倾向,一旦不协调,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消除这种不协调的内在动力,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知识、信念、态度或行为的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认知失调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学习现象发生的先决条件。学生的认知心理进程是遵循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往复规律的。因此,促进学生的认知失调,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目标,诱导认知失调 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预期实现的学生的行为变化,它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在课始、课中和课结束时,它对学生的行为分别有着导向、调节、标准的功能。所以,在教学中,师生要共同制订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面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概念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制订出学习本课的目标: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正确计算圆的面积。这样由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学生内心处于失调状态,迫切需要达到既定的目标,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并且及时、自觉地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只有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教学目标应有层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快乐,否则,就有可能在教学中由于缺乏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全体学生的参与而失去认知失调的现象。教学目标既要有知识、技能目标,又应有情感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以“疑”为主,引发认知失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根据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以“疑”为线索,使学生对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就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认知失调理论。 1.课前预习性质疑。 课前让学生质疑,一般针对课题进行,即根据课题提出自己不知道或急于弄明白的问题,有利于引发认知失调。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笔者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个课题想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纷纷提出:小数是怎么来的?什么叫小数?学了小数有什么用?这一系列的问题,促进了学生认知失调的形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中深入学习质疑。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的过程,也是学生新旧知识不断构成矛盾、产生疑问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一有问题就提出来,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教师要在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循循善诱,不断深入,这样可以连续地促使学生的认知失调。如在教学《除数是整百数的简便除法》一课中,笔者先让学生看课本上5300÷200两种竖式,学生围绕竖式提出了不同思维层面的问题:(1)这两个竖式一样吗?(2)余数为什么是100,而不是1?(3)左边竖式中商26为什么在被除数的千位与百位上?(4)商为什么不是2600,而是26?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生疑,不断产生认知失调,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3.课后回顾延伸性质疑。 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课结束时的质疑更能促使思维的深化。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结束时,学生提出:“汽车上的测示器记载行驶的千米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显然,这位学生是受笔者在导入新课时设疑“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制造成圆的?”的启发,结合自己所观察到汽车上测示器的路程记载数而提出来的。经笔者引导,学生把“测示器—车轮—圆—圆的周长”联系起来而萌发出“圆的周长—车轮—车轮的周数—测示器”的解题策略,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运用激励,激发认知失调 激励是促使学生认知失调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激励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形成,使他们打破平衡,形成认知失调,从而加强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内驱力,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常用的激励方式有:1.榜样激励,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经常注意让一些思路清晰、有一定表达能力,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做示范,那么其他学生就会相应地模仿这一行为。2.言语激励。即通过外在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直接强化。如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赞许、称赞和奖励。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如果学生相信自己是诚实的,他可能会表现出诚实的品质,即使在没人看到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相信自己是有才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