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pdfVIP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 1921 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诗 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 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三、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 .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 .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 .指导、训练朗读。 3 .理解联想和想象。 4 .体会诗人的感情。 5 .想象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五四“ ”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 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天上的街市》 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一)明确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远大理想。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2 .生字 缥( pi āo) 缈( miǎo) 3 .生词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4 .作者简介:郭沫若( 1892 — 1978 ),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 会活动家。 代表作《女神》 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 它确定 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5 .时代背景 本诗作于 1921 年 10 月 24 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 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 缥缈“ ”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 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 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 幸福 生活而斗争。 6 .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 这首诗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7 .教师提问: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对天上街市的描写。湛蓝的夜空, 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开头,巧妙地从街灯和明星互喻, 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 那缥缈的空中“ ”,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创造了 一种安谧明朗的境地。 第二节, 联想到天上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这是自然而然的。 接着, 进一步驰骋想像的翅膀, 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然而究 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 — 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 1.介绍时代背景。 2 .指导、训练朗读。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像到天上的生活。 在一片繁华的 天街“ ”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因而诗的第 3 、4 节, 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 谁都知道, 在原 来的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 他俩一在天河之东, 一在天河之西, 每年只有 一次 鹊桥会“ ”;而在本诗里, 这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 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 游天街,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