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有多少课可以重来.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有多少课可以重来 ——关注课堂细节 提高教学实效 余姚市阳明中学 鲁纪权 315400 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这应该是可喜的变化。但是,冷静观察和反思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我们总能发现我们的课堂存在着许多误区,不注重细节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好多课其实是可以重来的。 细节一:课堂导入 我们都明白,导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却没有引起重视。 那是我作为市第十届教坛新秀评比的评委听到的课,三篇课文(《雷电颂》、《好嘴杨巴》、《背影》)二十一节课,其中选手们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在课堂的导入上,确实是花了不少心思,动了不少脑筋。尽管上的都是同一教材,但各有千秋,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在佩服于他们创新和敬业的同时,我也发觉他们的导入总给人一种刻意雕琢之感,暗示性太强,缺乏优美、自然、情趣、更缺乏语文与文化。 现抄录三例教师的课前导入。 一位教师《雷电颂》的导入: 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影片。搜索一下画面人物的信息。(多媒体播放截取的《屈原》影片片段) 师:同学们知道画面中的人物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屈原。 师:真聪明!那么,谁能介绍一下屈原? 接着师生介绍有关屈原的生平、作品及风俗……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很显然,这位老师运用的是情景式导入法。她的目的是想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同的情景,引出对人物的介绍。但是,她的不足是显得有点突兀。因为,多媒体播放的是截取的影片片段,教师又不做任何提示。然而我们的学生之所以能异口同声答出“屈原”,是因为他们都知道,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屈原的文章,不是屈原才怪! 又如,一位教师《好嘴杨巴》的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天津有哪些有名的小吃吗? 生:狗不理包子。 师:还有呢? 生:天津麻花。 师:还有吗? 学生一时语塞,出现了冷场。好不容易,有一男生在底下嘀咕:杨巴茶汤。 师:太棒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杨巴茶汤的主人。 该教师由天津小吃导入,应该说,这位老师是用心良苦。但说心里话,我们余姚的学生能说出“狗不理包子”和“天津麻花”已经是很不错了,对于“杨巴茶汤”像我们这种没到过天津的人是有点勉为其难。但是为什么学生还是能给教师期待的答案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今天的课文是上《好嘴杨巴》,学生预习过,知道老师要什么答案。 还如,一位教师《背影》的导入: 师:同学们,说起父亲,我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我想知道,父亲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什么? 生:背影。 师:为什么呢? 学生红着脸,显得不好意思。尽管老师说了许多的鼓励的话语,最终他还是没有说话。 师:是啊,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同样,朱自清的父亲的背影也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背影》(板书课题)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今天不是上《背影》,第三位老师的学生首先想到的不可能会是“背影”。由于我们的学生“善解人意”,知道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因此,我认为他的回答也是受我们的暗示,根本不是发自内心的回答。 以上三例导入,我把它定义为“暗示性”导入。所谓暗示性导入,就是指教师在导入课文时采用暗示性的语言与学生对话,从而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弊端在于为导入而导入,游离于文本和课堂之外,缺乏真正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是一种明知故问,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机械性方法,缺乏真正的艺术和技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像这种暗示性的导入,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通病。然而,它对于我们整堂课的教学意义到底有多大呢?是值得我们怀疑的。那么,怎样的导入才显得自然而又意义呢? 我认为,我们在设计导入语时,必须充分顾及文本内容,同时顾及学生的年龄和心理,从教材与学生两方面入手,找准切入点,力求导出重点、导出情趣、导出新意来。 像有一位女教师《雷电颂》的导入,我认为比较朴实且有价值: 师:同学们,有一部作品,它以史为题材,以戏剧为形式,以诗歌为灵魂,“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表现了抗战时期人民抗战要求和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雷电颂》(板书课题) 简洁明了,单刀直入。一下子抓住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文体特点和语言特色,既挑逗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又明确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提纲挈领。 精彩的导入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是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的,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兴趣,沟通情感等作用。 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授《背影》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很熟悉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诗中,孟郊描写了慈母对游子

文档评论(0)

mmmt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