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案例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棚户区改造 传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模式 (同心环、扇形、多中心模式) 对城市各功能区的划分和布 局做了不同的阐述。 棚户区改造与土地利用 中国各地普遍存在棚户区问题, 全国各地棚户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 所在区域属于城市 市区内,大多为国有土地 ; 棚户区大部分房屋为简易平房,混杂大量违章搭建,产权混乱、 人均建筑面积小 ; 棚户区市政设施不完善,没有公共排水设施,治安环境较差。 1.棚户区的土地利用问题 改造前,棚户区居住条件非常差,超建、插建、私搭乱建大量存在,产权不明晰的现象 比较严重。据调查统计,如图 1 所示,有 51.4%的棚户区住房为自建住房,其中 14. 6%为集 体土地上的自建住房。如图 2 所示,接近 60%的棚户区房屋无产权或仅有部分产权。另外, 棚户区住房空间狭小,公共配套和服务设施几乎为零,生活环境脏、乱、差,并且很多住房 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造成棚户区土地价值低,商业运作难,长期以来难以有效 的解决。 . 精品文档 图 1 棚户区住房分类 图 2 棚户区住房产权性质 2.棚户区土地问题的形成原因 1.1 棚户区居民收入水平低,市场力量无法自发解决 棚户区是中国城市在建设中形成的特定历史产物。 例如辽宁省, 建国初期被中央确定为 钢铁、煤炭、石化、机械等重工业基地,按照当时先生产后生活的传统,矿工住房建在矿区 周围。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矿区衰弱、产业地位下降,大量矿区工人已经或面临下岗,企 业亏损无法兴建、分配新住房。这一批棚户区矿工有一大部分为低保户,棚户区公共供暖、 排水等配套设施缺乏,环境、卫生状况也较差,已成为实际中的贫民区。 图 3 棚改前,棚户区家庭年收入状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棚户区接近 90% 以上的家庭,年收入在 35000 元以下,有一半的 家庭年收入还达不到 20000 元。因此,棚户区居民收入较低,也无法通过市场行为,自行 购买新房。 . 精品文档 2. 土地增值困难、流转受阻,政府责任缺失 棚户区土地市场需求低, 市场投资较差, 另外,土地缺乏规范化, 存在产权不明晰的状 况,甚至存在部分集体土地,产权难以市场化流转,土地增值困难。因此,棚户区土地问题 的解决,需要政府的介入,通过土地供给、融资以及税收等政策, 以及有区别的土地开发政 策推动棚户区土地问题的解决。 3.棚户区土地利用改造——以辽宁省为例 3.1 棚户区土地改造措施 3.2 棚户区土地改造结果与影响 自 2005 年大规模棚户区改造以来,辽宁省共改造集中连片棚户区 523 片,拆除棚户 区建筑面积 2910 万平方米, 腾空土地面积约 13400 公顷 ; 供应棚户区改造安置用地 3260 公顷,其中利用原址改造安置用地 2900 公顷,异地安置用地 360 余公顷,新建安置房 4402 万平方米,改善了 211 万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 推动了土地市场化,使土地成为资产 据统计, 辽宁省通过土地出让和商品房开发建设,

文档评论(0)

ly2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