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百岁女作家苏雪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百岁女作家苏雪林 作者:沈晖   1999 年 4 月 21 日,皖籍居台著名老作家苏雪林先生在台南逝世,享年102 岁。大 陆媒体《参考消息》在报道苏雪林去世的电讯稿中称其为“享誉国际的文坛耆宿”、“五 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两岸迄今最长寿的作家”。由于台海阻隔,大陆读者对这位集作家、 教授、学者、画家、翻译家于一身的文化老人的非凡经历知之甚少,对她煌煌著述更未 知其详。笔者有幸在她晚年于大陆编辑出版 4 卷本《苏雪林文集》,并与之通信 15 年, 有缘两次赴台拜谒,朝夕相处月余,聆听她诉说百年人生之旅。闻道的喜悦和解惑的清 明,如春风拂面,似甘泉沁心,现将访谈及有关资料整理成文,与读者一起走近苏先生, 去一睹这位文坛传奇人物的魅人丰采 女师才女苏小梅   苏雪林(1897 -1999),生于前清光绪二十三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原名苏小梅, 学名苏梅,字雪林(因慕明代诗人高启咏梅佳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取 “雪林”为字) 20 年代末成名后多用 “雪林女士”、“绿漪女士”笔名发表作品。祖 籍安徽太平县岭下苏村,据《太平苏氏宗谱》,太平岭下苏姓为四川眉山苏氏裔脉,苏 雪林为宋代文学家苏辙第 34 代后裔   太平岭下苏村,依偎在雄奇灵秀的黄山北麓,风景幽绝。奇峰奇云的黄山烟霞,引 发她幼年美丽的遐想,波光潋滟的太平湖水,陶冶她宽广的胸襟,山之刚,水之柔,铸 就了她后来散文佳作阳刚阴柔两种美   苏雪林自幼就是一个具有灵动不羁性情的女孩,天资聪慧,求知欲极强,她能想出 各种办法逃避那个时代一般女孩黯淡无趣的童年生活 “只因出世早,没有现在一般女 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家塾里混了几年,家里就不允许再读书了 ”她央求祖父衙署里 的老伯老妈,讲述神怪故事和有趣的民间传说,她还悄然无声地溜进叔兄们的书房,把 《三国》、《水浒》、《说唐》、《封神》一类小说“偷”来,当作课本阅读,或找来纸笔临 摹书中的插图,为自己营造一个快乐而艺术的小天地。如饥似渴的潜心自修,使她萌发 了强烈的艺术冲动 11 岁时,她受当时一本日俄战争连环画的启发,绘制一本厚厚的《猫 儿国的故事》,描写猫与老鼠开战,情节穿插极其热闹,自成章回 13 岁时四叔为了测 试她有无做诗天份,出了《种花》二字,要她去诌一首七绝,半小时后,她交卷了 —— 林下荒鸡喔喔啼,宵来风雨太凄其; 荷锄且种海棠去,蝴蝶随人过小池   首句走韵,四叔改为“满地残红绿满枝”,后二句则赞为“婉丽有风致,孺子可教 ” 诗炉之火一旦腾腾燃烧,就会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今观先生诗集《灯前诗草·少 作集》,其天资、悟性与灵心令人惊诧: 《初夏》 碧栏干外望斜阳,燕子双飞水一塘 日夕凉风亭畔起,薄衫时著柳绵香 《晚景》 乡村三月里,到处菜花香 篱绕一池水,门开四面桑 蛙声喧乱草,犊影带斜阳 扶杖过桥去,云山已半藏   淡写轻描,情景逼现,这对于一位尚无师承仅凭自修的鬓龄女孩来说,诚属可贵 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云:“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   姐姐与堂妹读了一点书后,便回到闺阁学刺绣缝纫,过着那个时代一般女孩的正常 生活。雪林对女红没有兴趣,终日与诗书笔墨打交道。她跟长兄学画山水,那浅墨著色 的尺幅小品,气韵生动,颇具章法;诗在四叔的熏陶下,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的长篇常 赢得长辈们嘉许 1914 年,安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招生,消息传到偏僻的山村,激活了 她上进求学、读书深造的热望,她“费了无数的眼泪、哭泣、哀怨、吵闹”,“甚至拚上 一条小命”,以自杀相要挟,才争取到读书的权利。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第一 女师。在师范三年六个学期,年年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