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存在的问题.docxVIP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存在的问题.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建国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产生过和仍存在诸多问题,对其清醒的认识,有助于提供政治制度改革视角,促进政治发展。 关键词:社会阶层结构变迁;问题 中图分类号:D66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5—0029—02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进步意义在于其对政治发展和民主建设的推动。[1]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出现的问题会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相应的要求,因而,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的问题研究具有政治意义。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由于不同阶段的时空坐落中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不同,社会阶层结构发育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亦不同。根据社会阶层分化是否受到人为的抑制,本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改革开放为界线,将中国建国后的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分为改革开放前受抑制阶段和改革开放后非抑制阶段,分别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需说明的是,这种阶段划分只是为了方便分析,实际上各种问题的存在时间没有绝对的、恰好的时间区隔,很多问题在改革开放前后都存在,只是有些在改革开放前表现的较明显,有些则是在改革开放后比较突出,还有些问题则是改革开放前后都存在且都很明显,这些问题正是需要下大气力才能化解的。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初期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所处的环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革命夺取政权的路径背景、帝国主义封锁的国际背景和前苏联的强大政治影响的地缘政治背景等因素。这些因素使得良好的制度设计难以完全付诸现实,至改革前,中国政治发展走了一条“集权—高度集权—畸形发展—改革”的曲折道路。这一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础具有以下特点:阶级结构简单化、小生产的汪洋大海、知识分子受排挤和打击等特点。此间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人为堵塞阶层分化的渠道和消除阶层分化的条件 尽管处于艰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建国初的中国经济在“翻身得解放”后释放出巨大激情的广大人民的建设中顺利恢复。这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了耐心与准备,也使得本应至少十五年完成的过渡时期仅三年就提前结束。而经济恢复带来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毛泽东等对中国社会矛盾认识发生变化:即原本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为社会中的非主要矛盾的,可以利用资产阶级来发展生产的思路,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转变,于是开始考虑全面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解决阶级矛盾问题,这样既使政治权力有自己的可靠的经济基础,也可以获得政治权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2] 当时所设想的“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局面的很多方面是靠政治力量来实现的。如通过行政手段消灭公有制以外的其它经济成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力量,使得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地方利益服从中央利益的利益结构得以形成,个人利益被压制。同时,在全国逐渐形成了户籍制度、单位制度严密控制下的“身份圈”,[1]严禁农民“流入”城市,对干部、工人之间的转换也设置层层关卡。所形成严格的社会群体界限在社会阶层分化上形成樊篱,限制了社会流动,堵塞了阶层分化的渠道,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对社会阶层的强控制,也使得各阶层的产生呈现刚性特点,缺乏流动、竞争机制,结果使社会处于僵化、呆滞局面。 2.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导致阶层间裂痕产生 毛泽东对社会分层的思想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根据中国国情形成的,其分层理论将当时的社会主要阶级成分划分为13种,①它对于分清敌我,团结革命力量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了中国的革命成功。建国后社会状况发生了诸多变化,通过阶级斗争、阶级出身定敌我的方法已不再适用。但文革期间,在“左”的极端思想影响下,党中央做出了阶级斗争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且还极为严重的错误判断。这实际是将居于次要地位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了,斗争的对象也人为扩大进而殃及无辜。于是便有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前提下的“红五类”对“黑五类”的革命,甚且发展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被划入“阶级敌人”的行列而备受折磨。在“西方书刊报道声名狼藉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都提到这些荒谬至极的可怕情节”。[3]将“敌”“我”矛盾简单地等同于阶级划分,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全部划为“敌”的阵营,其后遗症是至今的私营企业主阶层依然对政策心存担忧。尤为严重的是错误地将知识分子、干部划入资产阶级的行列,加以“社会主义教育改造”的“上山”、“下乡”运动,甚至牛棚生活,这些对知识分子的打击是沉重的。这种人为将社会成员分为敌我阵营加以批斗改造的结果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敌视和政治冷漠,社会裂痕产生,这些对社会变革和社会再度分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3.城乡分割的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