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使命.docxVIP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使命.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使命 摘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求消除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至今远未成熟和完善,还要通过改革为当代中国社会培育社会主义因素;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和成熟,因此必须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关键词: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4)02-0030-05 社会基本矛盾普遍存在。矛盾解决的过程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解决矛盾的途径无非有二:一曰斗争与革命,二曰调和与改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就是革故鼎新。在当代中国,1978年兴起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30多年后的今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通过改革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消除封建社会影响 “革故”之“故”就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但是,这种弊端并不是来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更不是来自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传统的“苏联模式”。尽管这种模式被冠以社会主义的称号,但本身带有明显的旧社会——封建社会的“痕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彻底完成的反封建任务,留给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基础上发现了社会主义新社会。这是一个阶级消灭、国家自行消亡的“自由人联合体”,是一个在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满足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需要组织生产的制度,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差别、没有竞争、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按需分配的美好和谐社会。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方面,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但在实现途径问题上则有革命与改良之分。20世纪欧亚一些国家通过革命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国情的缘故并没有达到“科学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水平,反而在与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历史性竞争的过程中逐渐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甩在后面。社会主义改革由此应运而生。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透过“苏联模式”清晰地发现隐藏其背后的传统社会的“痕迹”,正是它阻碍了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1986年5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时指出,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影响至今还有,也要在改革中逐步消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版,第1118页。 封建社会影响长期存在的原因在于中国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和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阶段。1949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认为,以此为开端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这个“过渡时期”与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过渡时期”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后者特指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而且“相当长的时期”算下来也只有七年时间——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七年的时间恐怕不足以实现社会形态的根本转变,尤其是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转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继承前资本主义的历史传统,这种传统中既有文明成果,也有封建社会糟粕。因此,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形成的以“公、大、纯、统、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模式,在体现科学社会主义若干原则的同时,也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烙印。“公”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具体表现形式是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后者又进一步发展成人民公社经济;“大”是指经济实体的规模,以此来体现“公”的性质;“纯”是指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基本要求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统”是指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或曰“计划经济”;“全”是指经济实体的功能,即政企合一,工农商学兵一体化,生产自给,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从生产资料属于“国家”而不是属于“社会”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