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错误的有效利用和转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数学学习错误的有效利用和转化 (2010年4月发表于教学月刊) 开化县北门小学 吴向红 内容摘要: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错误”,其实是生成性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不仅要正确分析错误类型和原因,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善于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将“学习错误”转化为促成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以更好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可就错议错,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引导学生自主查错,在自查中找出原因,改正错误;让学生暴露错处,引导他们在反思中吸取教训;在特定环节中巧设错误,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克服由于思维定势而造成的错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错误 利用和转化策略 在对待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时,传统教学观念往往要求教师坚持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尽量防止出现错误,二是发现错误后立即予以纠正。实际上,我们都清楚学习中的错误不仅在所难免,而且是认知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因此,教师应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有效地将“学习错误”转化为促成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 一、就错议错,在讨论中认识错误 解决应用性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因此也成为学生容易出现学习错误的一个环节,当然,错误的种类和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此时,如果直接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分析错误、解决错误,未必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相反,教师应紧紧抓住这种“合适”的错误时机,通过“改正”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学校医务室购买了2400克“消毒原液”将对每个教室进行消毒。按照说明,这种原液必须配置成0.4%的稀释液才能喷洒。校医请我们班同学帮他算一算:全校所有教室喷洒一次需20千克药水,那么购买的原液能喷洒几次? 学生的解答有3种: 第一种:2400÷(20000×0.4%)=2400÷800=3(次); 第二种:2400÷(20×0.4%)=2400÷0.08=30000(次); 第三种:2400÷(20000×0.4%)=2400÷80=30(次)。 大家对如此悬殊的计算结果感到十分惊讶。我采用“将错议错”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找到了错误原因,在纠错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解法:第一种错解是因为在第一步乘法计算时移错了小数点,第二种错解是因为没有把单位名称转化为相同的,只有第三种解是正确的。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这类应用问题,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特别重视小数点、单位换算等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查错,在自查中找出错因 教师可以大胆放手,把查找错误的机会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发现错误、查找错因、改正错误中的体验实践中完善认知。例如,在教学了乘法简便运算后的一次作业中,我发现班上有几位学生是这样算“35×102”的:35×102=35×100+2。我把这作业放在投影上展示出来,并在边上列出了竖式加以对比,然后故意问:“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看这位同学确实是把102分成了100+2,可不知怎么回事,我用竖式算出来的得数却和简便方法算出来的不一样?”教室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指手画脚地告诉我哪里出错了,还有学生跑上来把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写出来让我对照。热烈的讨论使大家明白了错误的根源,我就趁热打铁,请其中一位做错的学生来说说应该怎么做,他说:“把102拆成100+2,先用35和100相乘得3500,再用35和2相乘得70,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得3570。” 这项错误是由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认知的不完善造成的。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了错误的原因,也找到了改正的方法,这样的亲身经历会让学生的认知特别深刻。不仅出错的同学弥补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知缺陷,同时也提醒了没有出错的同学,从中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认识。 三、暴露错处,在反思中吸取教训 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是蕴含创新因素的认知建构过程,也是使认知逐步走向正确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性,是教师应该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主旨。 例如,在教学了“旅游和费用”一课后的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6名教师带着50名学生去春游,每张成人票10元,每张儿童票5元,10人以上可以买团体票,每张6元,问怎样买票合算?” 学生1:不用计算肯定买团体票合算,以前不都是这个结果吗?(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默认了此结果。) 师:数学是用数字说话的,大家能计算出买团体票需要的钱吗?” 学生们开始了计算:6×56=336(元)。但也有学生算出买个人票的金额:6×10+50×5=310(元)。 生2:老师,不对。应该买个人票。 生3:我也同意。 刚才认为买团体票合算的学生

文档评论(0)

xxxq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