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成长和发展.docxVIP

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成长和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成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由此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才逐步取得进展和胜利,这也是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胜利;同时,历史唯物主义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运用中,是同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一起成长和发展的。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新中国60年;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9)09-0026-10 李崇富(1943—),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100732) 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起步和发展的60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我们知道,马克思当年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同样,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才能够逐步取得进展和胜利;同时,哲学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运用中,是同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一起成长和发展的。 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艰难、曲折和殊死的革命斗争中,所取得的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战略格局,是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又一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社会由此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凌、宰割和掠夺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以此为转折,中国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伟大革命胜利的本身,就是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胜利。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向何处去?这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解决和统一认识的、决定中国历史命运和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本来,按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实际上已经确定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进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毛泽东同志在社会历史理论上最有成效的工作之一,是在党内外广泛开展了“社会发展史”的教育和学习。这既向人民群众普及了诸如“猴子如何在劳动中变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又开展了关于工人、农民与资本家、地主“到底是谁养活谁”的大辩论,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主动性。但在新中国何时和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一些党员干部的认识也不够明确和统一。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当时党内有些人中存在两种有一定影响的错误意见,就是主张“确立”、“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1](P251)和“先工业化后农业合作化”[2](P431-432)。前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应当像原先预计的那样,首先建立和实行一个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当生产力发达了,再搞社会主义。后者认为,首先在发展个体小农经济的同时搞国家工业化,等到有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再实行农业集体化。这两种观点的实质,都是主张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前,插进一个让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主张因势利导,对这些不适当的看法,进行了批评和教育,用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从而,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消灭了我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以后,特别是在三年经济恢复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于1952年下半年党开始提出并于1953年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当时认为,完成总路线“一化三改”任务,“大约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就是大约十五年左右的时间”[2](P316)。 据此,党和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根据中国实际,探索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革命胜利以后没收官僚垄断资本、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循序渐进的过渡形式;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做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