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烟雨人生,旷达情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烟雨人生,旷达情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烟雨人生,旷达情怀 ——《浣溪沙》1+1整合探究 一、导入:猜猜他是谁? 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他的心灵像天真的孩子。 二、读懂诗歌 1、介绍读诗三境界:读懂诗歌 ,读懂诗人 ,读出自我。 2、读《浣溪沙》自由读, 一生读, 齐读。 3、介绍诗歌赏析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4、赏析上阕:上阕重点写了眼前的景物,有哪些?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这些景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画?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5、赏析下阕:诗的翻译?联系白居易的《醉歌》理解其含义。 人们常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苏轼却面对向眼前的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溪水都能向西流,人为什么不能重新拥有青春年少呢?这种老当益壮的情怀和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 6、朗读诗歌。 介绍朗读方法。“轻”读还是“重”读;“缓”读还是“急”读;声“抑”还是声“扬”;声“断”还是声“连”;节奏和情感 7、总结诗歌。 三、读懂诗人 1、知人论世: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是苏轼抱病游清泉寺所作。当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有名无权),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黄州的艰难处境是他人生最困苦危难时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赏析《定风波》 学生自由读,理解诗歌的表面含义,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其内心世界,读出感情。 3、分析诗人的情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诗歌中作者的旷达情怀。 4、假如此刻你穿过时间隧道站在苏轼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 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_________。 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 5、读懂诗人: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四、读出自我 苏轼在烟雨人生中,有如此旷达的情怀。人生总会有挫折和磨难,你学了他的两首诗歌,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如何面对自己的失意和失败?一句话送给自己。 我想对自己说:——————— 五、祝福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六.齐读诗歌。 学情分析 在经过初中一年多的学习后,学生已具有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苏轼这两首词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浣溪沙》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定风波》词人以春日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学生们对苏轼这位词人并不陌生,而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们遇到抉择和人生逆境更多的阶段,这首词对于引导他们面对人生困境有着一定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上侧重对于对词人情感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两首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效果分析 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品味和赏析文章,重在赏析诗歌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感悟和品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整节课体现了先学后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教材分析 《浣溪沙》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定风波》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情,作者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都是紧密地联系途中遇雨这件小事形象地体现出来的。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是本篇的主要特色。 在这两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可以感受到他在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充分体现出诗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师生结合教学过程总结分析诗歌的方法,进而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