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芭蕉侗族乡的侗族文化
摘 要:芭蕉侗族乡是恩施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共有侗族22 000人,主要长期定居在209国道马河滩一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侗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本文从语言、民俗、服饰、音乐、舞蹈、戏曲、工艺和建筑等方面研究侗族文化艺术,全面论证侗族文化艺术的特征,对于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侗族;文化艺术;风雨桥;鼓楼
一、芭蕉侗族文化特征
(一)富硒茶文化
芭蕉产茶历史悠久,世代以茶叶为生。富硒工夫红茶在巩固了广东、东北等国内市场的同时,其农残指标超过欧盟最新标准,产品畅销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经过政府产业培植,芭蕉建成了一条长达25公里的“茶叶经济走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亩生态茶园景观。其中,地处经济走廊中心地带的灯笼坝村更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也是恩施州唯一的国家级“文明村”。从20世纪70年代起,每两年3月举办一次以茶叶交易为主的“茶文化节”。在这个节日上,所有的芭蕉人聚集到现芭蕉政府所在集镇上进行买茶、卖茶,表演侗族人自己编导的文艺节目,评选出加工技术最好的茶叶,并相互交流经验。芭蕉在20世纪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在春茶期间,人们自觉汇聚到风雨桥上、鼓楼旁、集镇上进行茶叶交易,辖区外的人自觉或不自觉也到这些地方买茶,久而久之在这些地方就形成了茶叶交易的主要场所。同时,自发地唱起了侗族大歌、舞起了板凳龙、表演起了茶艺、划起了干龙船、打起了侗族家拳——板凳拳。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中叶,芭蕉人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凡是在采茶、制茶、卖茶或在劳作休息之余,都会聚集在一起表演自己最拿手的节目。
(二)侗族的民俗文化
芭蕉侗乡风情浓郁,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侗族特有的精湛的建筑艺术,标志性建筑物“鼓楼”“风雨桥”,目前仍然保存完好。位于楠木园、戽口两村交界处的九道水的风雨桥,历时150多年了,桥梁上绘制的二龙抢宝和花鸟图画仍清晰可见。,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上又修复了一座风雨桥和一幢鼓楼,共有15层,高24米。目前,在项目辖区内传承历史悠久,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艺术节目主要有《拦路酒》或《拦路歌》《侗族大歌》《侗族板凳拳》《板凳龙》《请喝侗乡罐罐茶》和《干龙船》等。
1.侗族“拦路歌”
侗族人有迎接客人的特殊方式,即喝“拦路酒”唱“拦路歌”。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门楼边设置“路障”拦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恭迎客人进门。
2.侗族大歌
侗族人特有的歌唱方式,其音量高亢,多声部演唱,令人心旷神怡,一直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3.板凳拳
板凳拳是侗族杨姓家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武术。其动作优美,极具观赏性,讲究以柔克刚,从而达到抵御外侵、强身健体的目的。
4.板凳龙
侗族人以平常用来坐的一种长板凳为道具,一人一条,人员可多可少,然后一条接一条舞起来,像一条巨龙,板凳龙绝大部分动作是由板凳拳演变而来,故称“板凳龙”。时而盘旋上柱,时而翻云覆海,时而温顺可爱,时而咆哮如雷。是侗族人最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男女老少皆宜。这种娱乐方式在芭蕉流传近百年的历史,是侗乡人民在佳节喜庆之时经常表演的节目。1998年,该节目在参加恩施市举办的民间艺术展演比赛中获特等奖,近几年经常参加恩施州举行的各种活动。
5.茶事开园祭
侗族农事有“开秧门”“开苕门”等,茶事、麻事、桑事都要“开园”。因此,有《栽秧歌》《种茶歌》等。茶歌主要有《倒采茶》《正采茶》《反采茶》《谷花采茶》《桡夫子采茶》和《茶园四季歌》等,最终升华为歌化了的咒语。如:
正月采茶是新年,金簪一點开茶园;
一点茶树十二亩,茶园姐妹貌若仙;
二点茶园虫病死,留得茶园四季鲜;
三点茶园四季发,头茶二茶三四千;
金簪每年点过后,茶树兴盛万万年。
恩施朱砂溪一带叫茶神为“茶娘娘”。茶毛虫危害茶园,过去没有防虫手段,只能借助咒语来祈祷,所以茶歌也就成了非常经典的民间歌谣。
6.喝侗乡罐罐茶
还没有发明保温瓶时,侗族人就用一个土瓦罐里面放适量茶叶,然后将水倒入里面,将茶罐放在用来取暖的火坑里,这样既可以烧茶又可以保温。主人、客人要喝茶,就拿土碗从罐罐里倒,茶水香气四溢,令人回味无穷。每次表演请喝侗乡罐罐茶时,都要向客人敬一碗罐罐茶。
7.茶道表演
茶道表演主要通过制茶、泡茶、倒茶等几道程序,体现侗族人勤劳、好客的美德。客人一到先献上待客的极品——油茶汤,然后举行敬“三道茶”独特的待客礼仪。
8.侗乡风俗
侗族本来是“行歌坐月”“玩山走寨”“互相悦慕、答歌意合而成”。“男女以礼相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