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袁桂萍).docx

谈谈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袁桂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袁桂萍) 作者:袁桂萍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进行公司治理的各种组织的构造,它主要由股东 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部门组成。通过这些组织和相关的制度安 排,实行对公司的有效治理。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 一)“一股独大”,股权结构极不合理 在我国全部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约占 77%,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国 有股权所占的比重普遍较高,呈现“一股独大”的特征。如,根据何竣对 530 家上市公司的调查,在全部样本公司中,最大的股东平均持股 43. 9%。在最大 的股东中,国有控股股东持股份额超过 5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有 129 家, 约占总样本的 24.3%。在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的 比重分别为 35. 1%和 27.6%,考虑到法人股中主要是国有法人股,则国有股所 占比重则应更高。另外,目前,沪深两市流通股仅占全部股本的 1/3 左右,非 流通的国家股及法人股约占 2/3 。而在 2001年美、日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前 五位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均未超过总股本的 20%与 25%,并且均为流通股。因 此,无论与英、美模式还是与日、德模式相比,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以 及流通比例均显得极不合理。虽然在今年实施了全流通方案,但国有股一股独 大的现状并没有多少改善。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乏力 在国有上市公司约束机制方面,由于国家是最大股东,政府控制着股东大 会,进而控制着董事会,其它股东难以对大股东实行有效约束。在监督机制方 面,由于监事会形同虚设,加上许多公司董事会成员与经营人员交叉任职,这 就出现了自己聘任自己、自己监督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局面,监督机制失 效。在控制机制方面,由于国家投资主体不确定,所有者主体被不同的行政部 门分隔,使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一方面表现为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另一方面 表现为产权上的“超弱控制”。经理人员与政府博弈的结果是:部分经理人员 利用政府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获取利益;同时, 又利用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脱自己的责任和转嫁自己的风险。在激 励机制方面,虚拟股票、股票期权等长效的激励机制,尚处于试行与探索之 中,公司给予经营者的报酬偏低,影响了经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债权人与员工不能参与公司的治理 公司的资本结构也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 公司的资本结构不甚合理,资产负债率呈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如, 1996 年为 53.53%,1997 年为 48.27%,1998 年为 47%,1999年为 46.23%。它大大低于 同期全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水平,反映了上市公司每年总体上的股权融资比 例远大于债权融资比例。国有上市公司偏好发行股票融资,这不仅与国际上新 兴的理财融资“先后顺序”理论(先保留盈余、其次负债融资、再次股票融 资)相左,而且与国际企业资本结构的潮流也不相适应,如美国、日本非金融 上市公司 1994 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分别为 62.6%与 67.3%。 在我国,作为上市公司重要债权人的商业银行是无法参与公司治理的。因 为,( 1)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持有公司的股权,导致商业银 行不能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的治理;( 2)《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代表的 是股东的利益,排除了债权人在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下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能。另 外,我国公司虽有工会等组织,但事实上普通员工是不能进入董事会、监事会 的,也是无法参与公司治理的。 二、上市公司现有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国有股“所有者缺位”、法人治理机制失衡 目前,上市公司国有股的产权代理链条一般有全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 公司或授权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四个层次组成。从法律上讲,全体人民是国有 股的最终所有者,似乎不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全体人民并 不是一个具有利益动机的经济主体。政府也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问题而对 公司经营者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约束。因此上市公司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合格 的最终所有者。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它被授权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 其可行性也令人怀疑。 (二)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内部人控制,是指企业的重大决策由企业经营者实际决策,企业的资产也 由内部人实际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企业经营者滥用职权、监督失控的现 象。一般而言,内部人控制程度与股权集中度是呈正相关关系。国有上市公司 股权高度集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也比较严重,据统计,国有公司内部人控制程 度约为 67%。虽然,内部人控制不是中国特有经济现象,但我国国有公司内部 人控制程度还是大大高于其它经济转轨国家。国企进入公司制改革阶段,由于 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内部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