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docxVIP

课程建设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建设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态教育,无论是对作为大学生群体的公民,还是对我国环境科学与生态环保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一个国家来讲,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就很关注大学教育,看重其“文化资本”的价值,指出大学扮演着“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功能和角色作用。那么,大学教育的重心和首要任务又是什么呢?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唐纳德·肯尼迪是这样说的:“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人,然后才是技术……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使命,也是教师主要的责任。” 因此,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不能缺失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重任的。显然,高校生态教育研究的对象主体必然包含教师和大学生这两大部分,因为他们都是课堂建设这一平台的主人翁。 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社会带来的弊端,不再陶醉于科学的万能并对工具理性主义产生质疑,而提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也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之后,形成的一种以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世界的生态环境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蓬勃地展开,我国生态环境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便迅速地与国际生态环境教育发展相接轨。从国家层面确立了《全国环境教育宣传行动纲要》(1996),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要面向21世纪逐步完善中国的环境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与此相随,国内教育界学者们对生态教育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研究,论题大都从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集中在理论层面、学科层面和宏观层面给予观念论、方法论、体系论以及历史学、伦理学方面的论述。文章主要聚焦在梳理生态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概念与区别,初步描述国外生态教育和中国生态教育的发展进程,或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角度出发,或探讨高校生态教育体系,但少有做生态教育的专题式考察和研究。为此,本文试图围绕课程建设这个高校生态教育的中心任务,在两个层面即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审视和关注课程建设的实况,着重考察人文社科领域课程建设中生态教育的渗透与实践。 一、课程建设在高校生态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何谓生态教育?事实上,教育参与到生态思想运动中, 首先是以环境保护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据联合国环境会议文件指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其目的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当地环境现实,它涉及普通、专业和校内外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 由此说来,生态教育是建立在生态哲学基础之上,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我们的世界观进行彻底变革的教育。它不仅要求对全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更是要求从根本上革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生态整体观、和谐观,承担起个性与社会发展的责任,积极融入社会和政治的改革之中。可见,环境教育属于生态教育的范畴,因为生态教育的高度,在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地球生命共同体都具有平等地位的生态伦理观。再具体地说 :“环境”的背后蕴藏着人类中心论和二元论的观念,它意味着人类居于万物的中心,所有非人的物质环绕在我们四周,构成我们的环境。而“生态”则意味着世界万物是相互依存的、和谐共生,一种整体化的、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那么生态教育的范畴有哪些?它涵盖了教育的各个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国。就其教育对象而言,包括从学龄前儿童到九年制义务教学阶段再到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和大学生,普通公民、企事业的管理者和职工、科技工作者、军人、工人、农民。就其教育方式而言,有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户外体验。就其教育内容而言,关涉生态理论、生态技术、生态常识、生态文化、生态安全、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生态传播、生态艺术和工艺。总之,其目的是使全社会形成生态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生态文明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我们知道,当前国外学术研究已跨越“学科专业边界”,践行跨学科专业的研究范式。学科互涉、学科交叉已从一种思想意识发展成为一系列复杂的实践活动。由此,大学生态教育以及对其的研究也应循此规律,采取“主动进入”的策略。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生态教育的定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问题。应该看到,它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与科学、政治、道德、社会、审美都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我们首先应具有生态主义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社会学角度讲:“生态环保不仅是自然论课题,更是一个人类学课题,也是一个中国现代化的课题。”从生态教育的过程看,它是一个动态的始终与社会发展相伴随的具有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特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